-----四公司新卫三标项目部职工书屋建设汇报
按照公司工会的部署和要求,新卫三标项目部自成立以来,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把建好“职工书屋”作为创建职工之家、打造企业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建成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到位、管理规范的职工书屋。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力打造职工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促进了“职工书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大学校”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全力组织创建
项目部党支部立足于新形势,着力提高职工群众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创建“职工书屋”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职工书屋”的创建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各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趋多元化。虽说现在电视、电脑普及了,但这些传播媒体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书籍的作用。项目部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创建“职工书屋”是开展具有施工企业特点的文化建设重要载体,是提升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术技能的重要场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创建“职工书屋”的目的是以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理念引导员工,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能,促进项目部整体素质及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是精心设计规划。建设职工书屋是全总的统一部署,是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有效平台,是维护职工文化权益、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推动基层建家建线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建筑施工企业,长期流动分散,在基层单位、尤其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地,建设职工书屋深得人心。于是,我们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职工书屋建设列入工作重点,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对“职工书屋”建设的场地、书籍种类、电子设备的添置、综合管理、各项读书活动的开展都做出了详尽的安排。使“职工书屋”建设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在“职工书屋”的建设过程中,局及公司工会领导多次进行指导、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全员参与创建。项目部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勤俭创建的原则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先后投入了8000余元资金进行“职工书屋”的建设,购买了书籍、图书展柜、计算机等必要设施物品。同时我们组织动员全体干部开展职工捐献图书活动,党支部成员带头捐献新书、捐献购书款,在班子成员的带动下,项目部全体员工踊跃捐献各类书籍达200多册,并积极参加安装、书籍分类摆放等义务劳动,顺利完成了“职工书屋”建设工作。
二、建立制度,强化规范管理
为加强对“职工书屋”的科学管理,最大效能地发挥“职工书屋”的作用,我们设立了“职工书屋”电子综合管理系统。依据购书管理、借阅管理、卫生管理、综合管理流程,建立了购置书籍、书籍借阅、损坏赔偿等12项管理制度。根据职工需求,定期更新图书种类,保证干部职工及时获取最新知识。为做好“职工书屋”的管理工作,我们指定了具体负责人员,实行责任管理,建立“职工书屋”长效管理机制,科学规范管理“职工书屋”。
为方便和适应干部职工阅读,我们开办了“职工书屋”电子图书室,筛选了中外名著、时事政治、历史文学、科学普及、百科综合等10余类近500册电子书籍供干部职工阅读。同时,建立了干部职工读书状况分析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干部职工的阅读习惯和领域,分析掌握职工思想脉络。我们以“职工书屋”为主阵地,衍射出文化长廊、报刊走廊、读书园地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水利行业创新研究和工运之声”三个读书小组,形成多层次的文化建设体系。“职工书屋”的综合运用,拓展了其在业务培训、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的功能,不仅是读书空间、信息窗口、文化阵地、培训基地,更是项目部干部职工思想交流、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场所。
三、依托书屋,积极开展活动
“职工书屋”现有面积70�,共有政治理论、水利水电、路桥、文学历史、社会百科、家居生活、科学技术、工具辞书等八大类别,共计藏书700余册、影像光盘60余张。建有图书阅览、电子音像播放、专题学习活动、综合管理等区域。我们每天定时开放职工书屋及职工书屋电子图书室,满足干部职工阅读需求。
依托书屋,每月一次在“职工书屋”播放政治理论辅导片、爱国主义教育片、水利行业业务学习片。结合开展“读好一本书、写好一篇心得”、“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等主题教育活动,使“职工书屋”真正成为项目部文化的前沿主阵地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新卫三标项目部“职工书屋”建设及各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新乡建管处、监理领导和局及公司两级工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和激励,我们将继续以“职工书屋”建设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站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高度,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切实提升干部职工的思维层次、思想境界、学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努力营造人人重视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大学校”的作用,共同促进文化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努力打造和谐项目、品牌工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