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员微故事】以专业守护工程“生命经济线”——朱鹏

来源:第一工程公司 作者:刘聪 党清华 时间:2025-07-15 14:14 分享

2008年,湖南株溪口的除夕夜,风卷着雪沫子,直往人骨头缝里钻。新来的出纳朱鹏,裹着厚棉袄,坐在工棚油灯下,手指冻得通红,正把一沓崭新钞票分进红包里。他数得很慢,很仔细。

“小朱,雪太大了,路都封死了,要不……明儿再发?”一个老会计凑近火盆劝道。

朱鹏没抬头:“不行。老王他们,就指着这钱,今晚赶回家。”他哈了口气暖手,继续点。数完最后一个红包,仔细揣进棉袄最里层,贴肉焐着,然后一头扎进了门外半尺深的雪里。风刮得人睁不开眼。他深一脚浅一脚,挨个敲开工友宿舍的门。

门开了,昏暗光线里当那双粗糙、沾着机油的手接过那个还带着他体温、微微发软的现金时,工友感动的说:“朱会计,这... ...大年三十的... ...”话没说完。朱鹏只点点头:“拿着,路上当心。”他接着走向下一个宿舍。

几年后,朱鹏的身影出现在更遥远的地方。2014年,他主动请缨,奔赴北非突尼斯的苏斯污水处理厂项目。

刚到那里,语言不通成了最大的难题。一天,他去和当地税务人员沟通项目税务问题,连说带比划,对方还是一脸茫然。朱鹏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只好拿出手机,用翻译软件一句接一句地交流。

“先生,这个设备是用于污水处理的,应该符合免税政策。”朱鹏指着文件上的设备名称,认真地说。

当地税务人员皱着眉,摇了摇头:“根据我们的税法,这个设备不在免税清单里。”

朱鹏不甘心,回到简易板房,逐页研读厚厚的外语版税法条文,突然,他看到一条关于环保项目特殊政策的条款,眼睛一亮,连忙拿出合同对照起来。

第二天,他又找到那位税务人员,指着税法条文说:“您看,我们的项目属于环保项目,这条政策应该适用。”他又拿出合同里的相关条款。

当地税务人员仔细看了看,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我们再核实一下,如果情况属实,可以给予免税。”

项目负责人胡平均听说后,由衷地拍着他的肩膀:“老朱啊,你这专业能力,真金白银!硬生生帮我们避免了数百万的损失!”

朱鹏将这些宝贵的海外实战经验,系统梳理、沉淀,撰写成《浅析公司对国外项目部财务管控的必要性及内容分析》,并于2015年正式发表。这份凝结着心血的文章,成为集团海外项目财务工作的重要参考指南。

又过了些年,朱鹏坐在办公室里。窗外天黑了,灯亮着。几个年轻会计在加班,桌上摊着书和卷子。

小刘盯着屏幕终于忍不住低吼:“又错了!这合并报表的税,到底怎么弄啊!”

朱鹏拉过椅子坐下问“卡哪儿了?”。

小刘指着一团乱麻似的数字:“这里!抵消项,算来算去总差几十万!”

朱鹏仔细看了看,拿起她草稿纸,翻到空白面画了几个框。“别慌,先理清楚谁跟谁交易了。忘掉税,就当记账。”他标出关键点。

办公室里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小刘停下笔,舒了口气:“好像……对了。”朱鹏指指那杯水:“喝口水。再复杂的账,拆开了,一步步来,总能弄明白。基础打牢了,心里才不慌。”

朱鹏端起保温杯,喝了口茶。他案头那本《企业会计准则》,边角磨得发白,书页卷了边。从湖南那场大雪,到突尼斯戈壁滩的风沙,再到这灯下的安静,这本翻旧了的书,像块沉默的石头,垫在他走过的每一步下面。

左一:朱鹏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