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青海高原的崇山峻岭间,黄河上游的羊曲水电站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正常蓄水位2715米的库区旁,G572公路改线路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机械轰鸣声中,一个敦实的身影总在工地穿梭——他就是中国水电十五局羊曲项目生产副经理白国鹏,工友们都亲切地叫他“黑总”。这称呼既源于高原紫外线在他皮肤上留下的古铜色印记,更藏着大家对白国鹏的认可。
此刻,白国鹏正蹲在羊曲大桥8号空心墩旁,手里拿着水平仪校正模板。
“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这是生命线的精度。”
他抬头对身旁的技术员叮嘱道,额角的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落,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这片海拔3100米的土地,曾给初来乍到的白国鹏来了个“下马威”。强烈的紫外线晒得人脱皮,昼夜温差让被褥早晚两重天,H1滑坡体与1号变形体像两把悬顶之剑,660米受影响路段随时可能因库岸再造发生险情。
“临时保通路是蓄水前的‘救命线’,改线路是未来的‘放心路’,哪条都不能出岔子。”
每天清晨,当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白国鹏的工作日记就已写满计划:
7点前检查各班组班前会落实情况;
7点半到K3+320段测路基含水量;
9点核对混凝土配合比……
他像上紧的发条,逐一排查安全防护设施,盯着生产进度按计划推进。下午收工前,他总会召集各工区负责人围坐一圈,在地上画草图分析当天的问题,“3号涵洞模板支护不到位,明天必须整改”“拌合站材料库存不足,物资组今晚就得协调”,条理清晰地安排好次日的安全、质量、物资保障计划。
面对“螺蛳壳里建公路”的难题——数条冲沟切割路基,最窄处仅容一台挖掘机错身,白国鹏带着技术人员在等高线图上标出8处关键控制段。
“借道施工法!”他拍着图纸提出方案,带领党员突击队打通临时保通路进出口,用441米重合段做跳板,让土石方开挖量从每天6000方跃升至12000方。52天日夜攻坚,62万方土方开挖完成,临时保通路如期通车,项目部拿下陕西省建设系统劳动竞赛“先进班组”,他也获评 “优秀个人”。今年,他把经验提炼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让施工效率再提一截。
分管物资时,白国鹏更是“抠门”出了名。
在拌合站发现骨料含泥量超标,他当即要求退回水洗,“材料不合格,就是给工程埋炸弹。”
桩基施工中,他推行“一桩一核销”,带着手册蹲在现场量超灌高度:“从18厘米降到12厘米,每根桩就能节省不少混凝土。”
项目特种设备多,他建立了“每日巡检+月度维保”制度,盯着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让设备始终“健康运转”。
如今,改线路的路基在高原上舒展延伸。夕阳下,白国鹏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古铜色皮肤在余晖里泛着光。他说:“3100米的海拔不算啥,党员的初心,得比这山还高。”黄河水在脚下奔涌,仿佛在为这颗晒不褪色的初心,奏响最雄浑的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