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的一天,肯尼亚穆瓦驰项目现场气氛格外紧张。
上午九点,几十名情绪激动的当地村民突然聚集在项目部通往施工现场的路口,打着横幅、挥舞着标语牌,挡住了施工车辆的通行。他们高喊着:“Stop construction!”“Respect our land!”(停止施工!尊重我们的土地)现场施工被迫中断,原来近期因项目施工进入高峰期,机械车辆增多,部分放牧村民的牛羊发生走失,村民怀疑是项目施工破坏了生态,要求项目立刻停工、赔偿损失。
情况紧急,工程管理人员语言不通,现场对峙气氛一度升温,值班人员迅速向领导报告。关键时刻,穆瓦驰项目社会经理张立新赶到了现场。
他戴着安全帽、穿着褪色的工装,额头因汗水在阳光下泛着光。他没有急着发话,而是静静地观察现场,随即径直走到村民队伍前,用地道的斯瓦希里语大声喊道:“Mimi ni rafiki zenu. Tafadhali tusikilizane.”(我是你们的朋友,请大家听我说)
这句开场,像是突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村民渐渐安静了下来,现场的情绪也慢慢缓和。张立新熟记村里长老的名字,点名请出了几位代表坐下交谈。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先听他们讲完每一句抱怨、每一个不满,认真记录,并反复点头示意尊重和理解。
随后,他一边解释施工安排,展示了规划图纸和环保措施文件,一边承诺立即组织专人调查牲畜走失问题。同时,他提出由项目部牵头,设立“社区-项目联络小组”,邀请村民代表定期与项目沟通,并将在通道旁设立警示牌和放牧引导路标。
村民代表原本坚持赔偿牲畜损失,张立新没有正面回绝,而是提出:先让村民陪同项目安全员共同排查放牧路线,用事实说话。他还建议,由项目支持建设一条简易的牲畜通道,在村口至放牧点之间设立围栏,减少施工影响。
“中国人不会躲避问题,也绝不推卸责任。”他说,“但我们更希望,问题解决后,我们依旧是朋友。”
几个小时后,围堵人群逐渐散去,道路得以恢复通行。第二天清晨,张立新便带着图纸、测量工具和几位村民代表,踏勘新通道位置,现场记录、拍照比对,并当场表示新通道将由项目部出资修建。
那一刻,没有掌声,没有照相机,只有村民一声声带着微笑的“asante sana”(非常感谢),让人动容。
事件平息后,一位同事问他:“你那天为什么敢第一个上去跟他们说话?万一他们不听呢?”
张立新笑着回答:“我是党员,有时候,不上也得上。再说了,他们不信别人,总得信这面旗。”
他指了指胸前那枚微微褪色的党徽,朴实地说:“我戴着这个,不是为了荣誉,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别人知道我能扛事。”
穆瓦驰的雨季还在继续,那条由张立新协调修建的“牲畜通道”如今已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张立新,也依旧奔波在各个村落之间,用双脚丈量信任的距离,用党徽的光芒照亮中肯合作的道路。
他不是最耀眼的,却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稳得住、做得好。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党员,就是那一面在群众最需要时挺立起来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