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在碎石路上颠簸着,新疆福寿湖水电站的轮廓渐渐清晰。窗外,雄伟的大坝在群山中显现,草原向着天际铺展。“嚯!太漂亮了!跟画似的!”同行而来的小杨扒着车窗惊叹。
“这地方,待几天新鲜,真要在这长年累月待下去,滋味就不同了。”解艳来笑了笑,想起水电站如期安全投运的重任,心里那根弦,却悄然绷紧—这壮美之地的考验,开始了。
“不要等!任务急,大家都边干边学,现在就动起来!”解艳来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商量的坚决。运营团队刚刚组建,人员怎么安排、水库调度怎么安全运行、并网发电工作怎么开展,桩桩件件都堆在眼前,他既是说给新来的伙伴听,也是给自己提气。
“按标准要求来,差一丝都不行,”这话他常念叨。天刚蒙蒙亮,他紧跟着请来的专家,目光像探针,死死锁定在精密的设备安装、繁复的系统调试上。偶尔有人小声嘀咕“这点误差,算了吧”,解艳来会立刻转身,盯着对方:“一台设备没调好,长期运行就是隐患,马虎不得呀”他清楚,安全与质量没有差不多这回事。
“不要你觉得,要验收人觉得可以才行!”面对繁杂的验收数据,解艳来要求近乎苛刻。会议室里,投影仪的光映着密密麻麻的表格,烟雾缭绕中,他与项目骨干、技术人员逐项核对验收反馈的问题,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一条一条对,眼睛看花了也得对清楚!”就这么一项项地抠,从白天忙到深夜,那些卡在验收关口的难题,才慢慢被解决掉。
“哟,解总,也来甩两杆?”老肖在不远处招呼。解艳来在河边坐下,抛出鱼线。浮漂在寒风中微微晃动,紧绷的神经似乎找到了一丝缝隙,得以稍稍松动。眼前是广阔的湖面,心里却沉甸甸地装着别的东西-孩子调皮的样子,家里阳台那盆总不开的花。他弯腰捡起一块被湖水冲刷得圆润的戈壁石,在手里掂了掂。
深夜,营地寂静。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疲惫却温柔的脸。微信视频接通,孩子们挤在镜头前:“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啦。”解艳来心里一暖,放轻声音:“过一阵子事情忙完,爸爸就回去了。”“都好,别惦记。孩子总想你。”妻子停顿了一下,声音轻了些,“…那盆花好像要开了。”解艳来看着屏幕里的一大一小,哽咽着,“挂了啊,你们睡。”
厂房的轰鸣声渐渐成了日常。他用严苛的要求,守着电站的运转。每天巡检、处理大大小小的问题,日子在齿轮转动和仪表闪烁中流过。偶尔,在设备平稳运行的嗡嗡声中,或是看着湖水顺着闸口奔涌而出,他心头会掠过一丝难以言说的踏实。像解艳来这样的人,散落在工地的每一个繁忙角落,他们如同扎根在边疆的磐石,用无声的行动和滚烫的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驱动着发展的引擎,浇灌着希望的田野,也诠释着“党员”二字最本真的分量。

左一:解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