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的盛夏,蝉鸣聒噪地穿透窗户的玻璃幕墙,当许多人还在对新成立的市场开发部投以观望的目光时,郭亚楠已经卷起衬衫袖口,将一摞厚厚的项目资料铺展在办公桌上。阳光斜斜地洒在他专注的眉眼间,映出他眼底跳动的火焰—— 这个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 “老将”,正以开拓者的姿态,毅然投身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市场开发领域。
“郭子,我先走了”。下班时间到了,同事默默关了电脑离开了。
“你先走,我把明天开标的信息传上”。他头都没有动,键盘敲击声与鼠标点击声交织,眼睛皱着眉盯着屏幕,时而盯着数据,时而在本子上记录着东西。
投标工作的复杂性远超常人想象,就像一场精密的拼图游戏,每一块碎片都关乎成败。郭亚楠的办公桌上,永远摆放着两个笔记本,一本密密麻麻记录着项目的关键信息,另一本则详细标注着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几点下班,还不走啊”。电话那头传来妻子三番两次的催促声。
“等会,马上。”话音还未落,就挂断了电话。
深夜的办公室里,只有他的工位灯光还亮着,电脑屏幕的冷光勾勒出他微微佝偻的身影。倔强的头发参差不齐地竖着,控诉着几天来的疲惫。他时而皱眉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时而飞速记录下灵感,杯子里的水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为了确保每份投标文件都尽善尽美,他常常在凌晨时分还在反复核对数据,逐字推敲方案用词。
在那段紧张的日子里,郭亚楠的行李箱始终保持着随时出发的状态。高铁票根、登机牌塞满了抽屉,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如同他奋斗的足迹。在广东湿热的梅雨季节,他踩着泥泞深入项目现场,裤脚沾满泥浆,却依旧拿着图纸与负责人认真交流;在四川的盘山公路上,颠簸的车程让他脸色发白,可一到达目的地,他立刻精神抖擞地投入考察工作;重庆的盛夏,高温炙烤着大地,他穿梭在各个工地之间,汗水浸透衣衫,却顾不上擦拭。
短短数月,他实地参与项目考察达 30 余次,每一次考察,他都像一块海绵,汲取着项目现场的每一个细节。
当公司迎来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他如同嗅觉敏锐的猎手,精准捕捉到光伏项目大规模开工背后隐藏的商机。预制混凝土管桩市场,这个看似平静的领域,在他眼中却涌动着无限潜力。为了深入了解这个市场,他踏上了漫长的考察之路。
在建华、永生、宝丰等国际知名管桩生产企业,他的身影穿梭在轰鸣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飞溅的铁屑在灯光下闪烁,他却毫不在意,戴着安全帽,仔细观察每一道生产工序,不时用手机拍摄下关键环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立刻拉住技术人员,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认真记录对方的讲解。与企业负责人洽谈合作时,他时而侃侃而谈公司的优势,时而专注倾听对方的需求,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亚楠的努力终于结出硕果。他参与集团内钢材、水泥、管桩等各类项目投标110个,实地参与项目考察10余次,足迹遍布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四川、广西等多省份,中标37个,当捷报传来的那一刻,郭亚楠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嘴角终于扬起了欣慰的笑容。他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市场开发的道路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

左一:郭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