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最美一线员工之三十四:七年之痒和五个小苹果

作者:“宣传进项目”第一组 时间:2014-10-01 08:52 分享

    七年的时间只是一个时间段,如人生篇章中的一个自然段落,但它会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我们以后的人生寻来一块瑰宝!

    7年里,郑伟宁由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如今的拌合站及沙混系统负责人,承担着南欧江六级水电站项目3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及原材料砂石生产任务。

    在拌合站系统组装初期,由于设备生产误差导致的安装困难,致使系统一直迟迟未能投产,这给正常的施工安排和工程形象带来了诸多困难影响。面对压力,郑伟宁临危受命,带领项目一帮安装能手和外协队伍攀高爬低、战高温斗酷暑,在经历38个日日夜夜的全力拼搏后,他明显瘦了,也黑了很多,但是他却开心的笑谈:“加班是减肥的最好方法,只要工作顺利,既完成了工作,又能减下体重,何乐而不为?”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为目前的管理层,是郑伟宁意想不到的。尤其是管理南欧江六级这个十五局目前最大国际项目的拌合系统和沙混系统,他心中有太多的惊喜和压力。在沙混系统运行过程中,生产粉尘过大、噪音吵杂,这与现代文明施工、职工职业健康的要求和条件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为了队内兄弟一帮人的身心健康和十五局作为央企的对外形象,他反复琢磨、几经推敲,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翻阅设备说明书,向厂家和国内有经验的专家师傅取经,最后他大胆尝试,给输送皮带穿山了厚厚的“铁甲衣”,在运行皮带的端头加装喷淋头、在设备周围布设大型喷雾器,成功的降低了粉尘和噪声,这一举措得到了现场业主和监理的认可表扬,也给“大美老挝”的蓝天白云增添了一道繁忙的生产线。

    大力发展当地雇工,实现属地化经营,是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帮助所在国培养技术工人的一项重要手段。在郑伟宁管理的这个中老协作的团队里,仅老挝当地工人就有84名,庞大的外员队伍,不懂语言交流,再好的管理能力也无法施展。就像哑巴说瞎子看见了爱情,只能是一句笑谈。因此,他上班时间经常请教设备名称,下班时间经常和老挝人泡在一起,通过这种强制创造语境灌耳音的方式,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和信任,基本的生活和工作语言也都能交流了。但对他自己目前的语言水平,他仍不满足,用他的话讲,争取下一步拿到语言津贴。说倒这,郑伟宁笑着解释说,艺多不压身。作为一名合格的海外工作人员,就得一专多能,成为一名领导放心、下属交心、工作称心的多面手。

    谈到家人时,这位高大魁梧的西北汉子敛去了笑容,一脸的内疚。郑伟宁说,其实挺对不住家人和孩子的,仔细算算在国外工作的这7年,陪他们的时间板着指头都能数过来。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日常的柴米油盐代替了甜言蜜语,加上自己平时嘴比较笨,一直有句憋藏了多年的话:“老婆,在家里咱有两个孩子,在单位咱也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拌合站、一个叫沙混。常年不在家,真的辛苦你了,是你让我在外面放心工作,是你撑起了我的半边天,谢谢你!你们5个都是我的小苹果!”

    路在脚下,情在心中。铁汉子也有柔情的一面,但郑伟宁在工作中,却像钢一样坚韧有力。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