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鹰巡渝西守安澜

来源:第二工程公司 建筑工程公司 作者:沈兴洪 李欣怡 时间:2025-04-30 15:32 分享

晨雾如潮漫过峭壁时,总有一道身影刺破云层,那是巡山鹰在严谨巡视着山脊线,盘旋的轨迹织成一张无形的防护网。

在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峰峦叠嶂间,也翱翔着一只特殊的"巡山鹰"——陆坤,安全帽是它的冠羽,二十公里巡检路线是它的领空,上百份隐患清单则是它刻在岩壁上的生存法则。这个在红土高原磨砺过、在巴渝群山间扎根的陕西汉子,退伍18年,年初刚从征地拆迁负责人转岗为安全负责人,眉宇间还留着与村民谈笑时的亲和,眼底却已凝起安全人特有的锐利,恰似雄鹰敛羽换新,锋芒未减却更添沉稳。

征拆岁月磨砺“脚板心肠”

三年前的渝西群山间,陆坤的足迹早已深深刻入这片土地。作为征地拆迁负责人,常年备着三样“法宝”:泛黄的《土地权属图》、泡着浓茶的保温杯,和一袋老家寄来的核桃馍。

征拆三年,他坐过的车碾过十二万公里崎岖山路。瓦厂村田婆婆守着祖坟不肯签字,他带着民政干部冒雨踏勘,鞋底沾着三斤黄泥找到合规墓地;圣中水库边的养蜂人怕工程惊了蜂群,他连夜请来专家,顶着满脸红包调试驱蜂器。最棘手的是东干线排泥阀用地——七户村民因补偿标准争执不下,他蹲在田埂连开三天“露天调解会”,用陕南茯茶换巫山脆李,硬是把计算器按到没电,最终拿出让各方都竖拇指的方案。面对金刚沱泵站征地纠纷,他如鹰俯察猎物般精准破局。村民老杨的旱烟杆敲得震天响:“凭啥占我竹林?那是给孙儿打婚床的!”陆坤不慌不忙展开图纸,指尖顺着等高线滑动:“老哥,泵站修好能灌五千亩旱地。等通了水,你家改种雷竹,三年成材比杉木强十倍!”老杨眯眼瞅着陆坤胸间里“党徽”,烟锅重重磕在桌角:“要得!信你娃一回!”项目部司机老刘常调侃:“他这车轱辘印,能给重庆织件毛衣了!”

2025年春,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迎来输水贯通关键期,安全风险骤增。面对复杂工况与紧张工期,项目领导班子共识鲜明:“安全负责人得由最较真的人担纲。”曾在征地拆迁岗位以 “铁脚板” 丈量土地、用 “软心肠"”化解矛盾的陆坤,成为不二人选。

“征拆是与人交心,安全是与命较真,半点马虎不得。”走马上任首日,陆坤在伴随五年的笔记本扉页郑重落笔。这本满载农户诉求与土地数据的本子,如今后半册已写满风险源清单与整改台账,字里行间透着军人特有的严谨与担当。

有工人调侃他 “转型”:“陆哥从前帮乡亲修水渠,如今盯着咱们系安全带,成‘安全保姆'了!” 他却笑着摇头:“都是守好‘一亩三分地 ',从前守的是乡亲的田,如今守的是兄弟的命。”

曾经的《土地权属图》变成了《风险源清单》,核桃馍的香气混入安全日志的油墨味——转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如鹰隼般锐利的守护本能。

鹰眼三巡淬炼安全弧线

“陆哥又去‘巡山'了!”清晨七点,从金刚沱泵站到圣中水库再到东干线全线,20多公里的山路,他硬是做出一条“安全巡检专线”。

一巡高处作业。金刚沱泵站的高处作业始终是他的心头大患。巡查时,他发现两名工人将安全带挂在临时木板上,当即黑着脸叫停作业。“你们把命系在木板上,和悬崖边踩钢丝有啥区别?”他带着班组爬上爬下三次,硬是找到混凝土立柱上的可靠锚点——这份果决,正是征拆时与村民周旋练就的“一击即中”。

二巡脚手架规范。脚手架搭设更是他的“盯防重点”。现场专职安全员张工抱怨“工人不听劝”,他递过一包润喉糖:“你吼破嗓子不如蹲下来帮他系次安全带。”有一次,陆坤看到工人为赶进度少装斜撑,他直接爬上顶层,一脚踩在未加固的横杆上,钢管瞬间下弯的“吱呀”声,吓得班组全员冒冷汗。“安全不是罚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脚手架搭设班组屡次违规,他索性搬来小板凳,在工棚里开起“夜校”。用陕西方言讲案例:“老王在屋顶干活,没系安全绳,摔下去,娃的学费都没着落!”工人们沉默半晌,第二天全员规范佩戴防护装备——这般雷厉风行,恰似鹰隼俯冲擒猎,不留半分侥幸。

三巡侥幸心理。圣中水库出水塔施工现场,陆坤攥着隐患排查表,眉头越皱越紧。临时配电箱半掩在泥水里,电线接头裸露在外,高处作业平台上散落着烟头。“这是拿安全当儿戏!”他掏出手机“咔嚓”拍照,转身召集全员开现场会。“老周,你儿子今年高考吧?”他突然转向电工,“要是他现在坐在漏电的教室里,你慌不慌?不能拿命去赌运气!”原本梗着脖子的老周瞬间红了脸。陆坤又用手机给工人播放触电事故视频,画面里焦黑的防护手套让众人鸦雀无声。电工也主动认错:“说得对,咱不能拿命赌运气。”——这份细致,源自征拆时丈量土地的“分毫必争”。

敛羽衔枝筑起万家灯火

清明时节的渝西工地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山间薄雾缠绕着新绿的松柏,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我知道有人想回去。”开着安全教育培训的会议室里几个工人缩了缩脖子,他却话锋一转:“但咱干工程的都明白,活着的人平安,才是对先人最大的孝敬!”说着翻开安全手册,指着某年清明因擅离岗位引发的塌方案例。

工地巡查归来,陆坤拨通视频。屏幕那头,妻子手里忙活着说:“今年清明得回来吧,家里我们娘俩很多事顾不上,你回来帮着准备准备。”陆坤把头撇到一边叹了口气,刚和工人交代完,自己怎么能走。他刚想安慰妻子,却忽然抓起安全帽扣在头上:“不说了,东干线边坡监测数据跳红,我得去盯……”

暴雨中的东干线边坡上,他踩着泥浆检查每一处监测桩。安全马甲的反光刺破雨帘。工人老李追上来递伞,被他一把推开:“打伞影响视线!”

凌晨四点,险情解除。他瘫坐在值班室里,拧着湿透的裤腿,打开手机,才看到妻子发来的女儿熟睡照片——鹰击长空亦需归巢,这份温情是他最柔软的铠甲。

夕阳西下,陆坤站在金刚沱泵站观景台远眺。脚下是轰鸣的施工机械,远处是曾经奔波过的片片农田。笔记本最新一页写着:征拆保的是工程进度,安全保的是万家灯火——都是守着初心。工地的广播忽然响起他的嗓音:“各班组注意,今晚大风预警,请再次检查临时设施防护到位……”已安全生产一千多天的牌子在风中作响,如同永恒的计时器,丈量着巡山鹰与长夜的对峙,记录着守护者与光明的契约。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