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炙烤下的“工匠精神”

时间:2016-07-13 19:34 分享

进入6月以来,古城西安,骄阳似火,闷热难耐。但在西安沣科花园项目的建筑工地上,依然有那么一群人,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坚守岗位,为城市的建设辛勤工作,默默付出。

放眼望去,施工现场,群楼林立、机器轰鸣,整个建筑物和建筑工人裸露于暴晒之下,衣服与肌肤早已是“无缝对接”。手中的工具是热的,钢筋是热的,水泥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施工时更是烫的。难道他们不怕高温,闷热、炙烤吗?当然不是,只因凡身肉胎的他们有一种信念、有一种坚定,那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它不是口号,它就在我们沣科花园的建设工地上,在每一个建筑人的身上、心中。他们之中,不乏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

看,沣科花园的良工巧匠们,是怎样用手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极致化。让产品精益求精、巧夺天工。

钢筋工小王:仅凭借一台弯曲机,各种钢筋就在他手中出神入化为一个个有生命、有灵气、姿态迥异的、符合设计需求的生命体。只见小小的扎勾在他手中旋转飞舞,灵巧有序。绑扎成型的竖墙底板钢筋横平竖直、方圆规矩,处处彰显着一丝不苟、凝神专一,炙烤的太阳也敌不过他对工作的热辣。

模板工赵师傅:一把卷尺能使大块模板精确到位、精准矗立,一把撬杠使模板严密合缝、不留缝隙,卷尺和撬杠在他的手里是那样的听话和灵活。正是一次又一次难活、苦活的磨炼,他的技术才日益精湛,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平凡。

混凝土工老李:灰蓬蓬的衣服,满手的灰,用汗水和心血浇筑了大楼“步步高升”。

老师傅吴沛: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师傅,曾在新疆水利工程、阿尔及利亚房建工程从事工程建设几十年,工作经验丰富。每天和小伙子们一道,身背水壶,头戴安全帽,顶着高温,挥汗如雨。

F地块的负责人周庆:在施工现场,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看图纸、查安全、催进度、搞协调,施工图纸上滴下了他看图纸时的斑斑汗珠,基坑沙滩上留下了他串串脚印,“结结实实建高楼,踏踏实实干工作”成为他最好的写照。

技术员李刚刚:一个90后小伙子,高温、闷热、炙烤对他来说以习以为常。皮肤黝黑了、可精气神更足了。在基坑里、桩基钻旁、控制点上,无论是测量放线、还是协调施工,他都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细心、精心,“监管”着万丈高楼的坚实基础。

安全员王飞:当骄阳在头顶炙烤,仰起的脸被晒得通红,汗水沿着脸颊流淌而下,但实在腾不出手拭去,只能任由它流进眼里。白天上爬架、爬塔吊、查隐患,晚上还要巡查、搞培训、整资料,办公室的灯光每天会亮到深夜。他常说,“脚手架是我们的生命保障,一点都马虎不得。”

    他们是工程建设的中流砥柱,就是这么一群城市建设中最可爱的人组成了一支团结奋进的项目团队,撑起了沣科花园的基实柱正、高楼林立。炎炎烈日下,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裳,却扑不灭建筑人的一颗滚烫的心,他们用勤劳、心血和智慧筑起了沣科花园一座新的丰碑!

在此,向高温下坚守一线的沣科花园的、默默无闻工作的建筑工人们致以深深的敬意!你们,不仅在工地搞建筑,更是在人的心里搞建设!

工匠精神,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曾这样描述:“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有相应的精神力量的支撑。有了这种“工匠精神”,何愁项目不发展?企业不强大?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