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工文苑 >> 正文

【聚力抓执行征文】笔尖下的责任与刻度:一位灌浆技术员的丈量之旅

来源:第四工程公司 作者:郑宝宝 时间:2025-08-20 19:19 分享

在幽深隧洞的轰鸣声里,灌浆泵的震颤与岩层的呼吸交织成一曲沉默的工程史诗。我握紧手中的记录仪,灯光下跃动的不仅是数字,更是悬于工程命脉之上的刻度:这是一名灌浆技术员刻进骨髓的觉悟。当翻开《赢在责任心 胜在执行力》与《执行力:关键在于落实》,那些滚烫的文字如隧洞岩壁上的测绘线,重新丈量出工作的重量:责任是数据里的锚点,执行是将琐碎熔铸成安全基石的锻打。

孙义、郭东峰在《赢在责任心 胜在执行力》中写道:“责任心是工程质量的隐形守护者”,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我记忆深处的某个深夜。那是在内蒙引绰济辽隧洞一标施工夜班,我负责记录高涌水区域的固结灌浆数据。水从潮湿的钻孔里喷涌而出,安全帽的探照灯在水雾中晕成模糊的光斑,灌浆泵的压力值如心电图般剧烈起伏。凌晨两点,连续六小时的疲惫让记录簿上的字迹渐渐歪斜。就在这时,一位老师傅的告诫突然在耳边响起:“灌浆记录的毫厘之差,就是工程安全的千里之险。”那一刻,《赢在责任心》中的文字与眼前的压力数据重叠—责任,是困意翻涌时仍不肯松脱的指尖。我揉开酸涩的眼,逐组核对压力、流量数据,将模糊的字迹重新誊写得工整如刻。当晨光漫进洞口,那本潮湿的记录资料上,每串数字都成了钉进岩层的安全楔子—原来技术员笔下的不是数据,是系住工程命脉的绳结。 

隧洞灌浆记录从不是机械抄写,每一次压力骤变、配比波动、时间延宕,都是岩层发出的密语。在W6+970.00~W9+035.00段回填灌浆时,我注意到相邻钻孔耗浆量差异虽在规范内,却藏着反常的规律性。书中“责任是穿透表象的洞察力”这句话提醒了我。我立即将情况上报,并与技术负责人一同重返现场复核。通过进一步探测,通过钻孔取芯我们发现该区域存在隐蔽的裂隙带,我们连夜调整灌浆方案,用细水泥浆进行定向封堵。当最后一泵浆液注入稳定的岩层,我忽然懂得:责任从不是完成任务的打卡,而是对0.1%异常的锱铢必较,是用文字在隐患与安全间筑起的第一道堤坝。

高民杰在《执行力:关键在于落实》中强调:“执行是将零散的数据转化为工程语言的解码器。”这一观点在新型智能灌浆监测系统的应用中,成为最生动的注脚。当设备实时传输的海量数据让传统记录方式捉襟见肘时,我主动研读操作手册,结合现场需求设计了“数据分类记录法”—将压力、流量、密度等核心参数按时间轴模块化整理,标注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据分析软件,将纸质记录转化为可视化图表。曾经晦涩的数字从此“开口说话”,成为指导施工的“活指南”,而主动执行的过程,也让记录工作从“被动填表”蜕变为“主动解码”。

在隧洞灌浆记录的岗位上,责任与执行如同记录簿上的横竖撇捺,共同书写着工程的安全密码:责任赋予记录以温度—当每个数字都承载着质量与安全,每次落笔都成为对未来的承诺,平凡的工作便有了非凡的重量;执行让责任落地生根—再强烈的责任意识,若不转化为严谨的操作、创新的方法,终将流于空谈。就像我们丈量的每一组数据,唯有将责任的严谨与执行的智慧相融合,才能在黑暗的隧洞中,勾勒出守护工程安全的清晰坐标。

如今,每当我走进隧洞,触摸着潮湿的岩壁,掌心翻过写满数据的日志,都能感受到责任与执行赋予这份工作的厚重。未来,我愿继续做一名执着的“工程丈量者”,用严谨校准每一个数字的刻度,用创新破解每一道记录的难题,让笔尖流淌的不仅是文字与数字,更是水利人对工程质量的坚守,对江河安澜的无声承诺。在这条与数据为伴的路上,我愿以责任为尺,以执行为笔,在隧洞的黑暗中,刻下光明的安全印记。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