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党斌,一个28岁的关中小伙,先后参建渭蒲高速、西汉高速佛坪连接线工程项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电公路兵。在这个足以将人“晒化”的夏日正午,笔者来到了西安红光路沣河大桥项目,鲁党斌正在施工现场忙碌工作,直到晚饭时间才好不容易“逮到”了他。交谈中,鲁党斌简单的语言中流露出了内心的真诚,让笔者看到了鲁党斌在工程建设中的默默付出和艰辛努力。
爱学习的年轻人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 “不断学习” 是鲁党斌给自己的要求;“向未知领域冲刺”是鲁党斌给自己的定位。2013年初,鲁党斌调往西安红光路沣河大桥任现场技术员,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的桥梁挂篮施工工艺,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抓紧时间进行学习。在项目上,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尽快熟悉图纸,鲁党斌上班学、下班学,半夜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研究图纸。就这样,凭着一股子拼劲,鲁党斌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顺利完成了《挂篮悬壁浇筑施工方案》的编制,为施工生产的快速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细节的技术员
“细节决定成败,”鲁党斌将这句话牢记于心。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每一项工序展开之前,鲁党斌都要对图纸进行仔细研究,详细编制施工方案,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展前,在对图纸进行分析比对的过程中,他发现伸缩缝结构图与箱梁钢筋图不相匹配,如果照此操作,后期必将出现工程返工。为此,他立即与设计单位进行反复沟通,最终设计单位同意对箱梁钢筋图进行更改,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避免直接损失10万余元。
肯动脑的“80”后
作为一名典型的“80”后代表,鲁党斌浑身散发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思路灵活,肯动脑”这是同事们对鲁党斌的一致评价。鲁党斌认为干工程不仅需要埋头苦干,更要学会动脑思考,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西安红光路沣河大桥项目采用机械连接方式进行钢筋笼拼接施工,为了保证钢筋笼一次拼接成功,鲁党斌提出首先进行试拼接,成功之后再进行现场操作的想法。烈日下,鲁党斌在钢筋加工场一次次进行反复试验。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他毫无感觉,心中只是想着要尽快完成工作。一动不动坚持了8个小时后,试验终于成功完成,钢筋笼一次性拼接成功,为项目施工节省了宝贵时间。
不怕苦的大男孩
“工作中辛苦点,没啥!”这五个字就是鲁党斌最朴的想法。都说现在的80后怕吃苦,可是鲁党斌却总是能在遇到急活、累活、脏活时冲在最前面。红光路沣河大桥主桥4m×4m方形实心墩混凝土浇筑是整个大桥施工的关键控制点,容不得半点闪失,如果出现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实心墩体积巨大,想要有效进行质量控制,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面对这个情况,鲁党斌二话不说,顺着仅仅60公分的间隙进入桥墩底部,对混凝土振捣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了施工工序顺利进展。
作为一名年轻的技术干部,鲁党斌工作在最基层,用信念和坚守成就了“最美”,用勤奋和实干实现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