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留下的历史文化宝藏如若星辰,这“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文明古都,古城间围绕着挥之不去的“帝王气”是绚烂文化与万千美景的极致碰撞。
1983年以来,西安市多次斥资对护城河进行清淤,对周边环境进行治理。2018年12月,中国水电十五局进入西安护城河,加入清淤、改造的大军,一支“自强不息 勇于超越”的铁军在三秦大地的古城脚下,担起了新时代护城河改造的大任。
建设文明施工 大步融入城市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绿意盎然的三秦大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项目文明施工是必须的。
西安正在向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对市政施工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克服水电思维,在城市中进行文明施工,是项目部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进行施工管理,把文明施工落实到行动中并推向深入。”项目负责人曲明庆说,“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推广电建企业文化,树立文明形象,展示企业文化,更是我们应该时刻考虑的问题。”
西安护城河项目地处闹市,现场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文明施工有着特别的要求。
六月,恰逢“6.5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6.13全国低碳日”,作为国有企业,西安护城河项目部积极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响应“打赢蓝天保卫战”号召,节能降耗,为改善大气环境做出贡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这支铁军从山川荒野走向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用城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好现场文明施工和环保、水保工作,是业务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电建企业文化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在西安市治污减霾常态化管理及问责机制下,西安护城河项目将“治污减霾”作为项目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铁腕治理雾霾 坚决保卫蓝天
铁腕治霾 ,攻坚破难是必定的。
“治污减霾”作为西安市“头号民生工程”,也是项目发展的头号工程。项目部专门成立了安全文明施工队。
刘增利,作为文明队队长,每天监督、检查、迎检,20000多步是必不可少的。“喂、城管检查来了,在西门口......”,“喂、刘师,业主监理下午3点钟检查治污减霾工作。”… …
他的电话总是忙碌的,每次,他总是面带微笑地回答:“好的,我过去看一下”。
对于上级提出减雾治霾的要求,他总是先要认真分析,拿出具体工作举措与措施,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精准治理,确保实效。
“治理雾霾,是一项全国性的工作,空气好了,你出门开车也能看得远了,孩子也能呼吸好的空气了”他总是对作业队负责人这么说,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让基层管理者思想上有个高度认识。
治污减霾,环境保护工作是少不了的。
项目部从细节做起,在原有治污减霾工作要求施工现场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扬尘检测仪实时监测PM10、PM2.5基础上,为响应常态化管理,办公区、施工现场张贴环境管理相关的宣传海报。
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施工场地进行划分,明确责任、分工到人,设置固定冲洗设置17台套,洒水车4辆,移动冲洗设施14套,固定工作人员50余人。定岗定责,保证辖区场地清洁湿润不起尘。
“钟师,辛苦你了!”安环部主任赖吉华在检查工地时向开流动洒水车的钟雄打招呼。
“不辛苦,这也是作为西安市民为咱们城市的蓝天作出的贡献嘛!”他回答道。
项目目前回填倒土作业较多,钟雄负责堆土场及回填区域防尘网的揭盖、道路清扫及洒水,回填沙土洒水降尘管理等工作,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动手干。
现场堆存沙土先洒水降尘再倒运,回填区压低铲斗轻轻倒,再辅以雾化洒水;道路混凝土硬化,工地出入口覆以废旧地毯,在确保治污减霾工作做好的情况下保证工程进度。
在文明施工和治污减霾过程中,西安护城河项目协力同心,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治污减霾攻坚仗,提高城市形象持续好转,为西安市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打好“疫情组合拳” 复工复产两手抓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在困难面前,项目部上下齐心,紧跟上级部署,迅速复工。
在正式开复工之前,项目部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各工区疫情防控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面部署、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复工后,每日疫情防控工作就成了小组成员关注的重点,每日进出场体温测量登记、人员进退场、员工食宿、消杀消毒、防控物资等工作情况报告成了每人每天最耳熟能详的工作内容。
“对于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刨根问底精神,哪怕酒精喷壶坏了一个,也要及时上报,不得弄虚作假”。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赖吉华在指导工区防控工作时这样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项目部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有序部署,开启“点对点”包车服务,助力农民工返岗复工。
2月24日,西安护城河项目部迎来一批重要的“客人”,31名岐山籍和20名千阳籍农民工经过3小时长途旅行,顺利抵达西安护城河项目部,项目部对进场农民工有序进行测量体温、实名登记、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发放防疫物资以及核酸检测等工作,为项目部复工复产工作做好第一课。
同时,项目部还第一时间联系医学研究所,协助医务人员,先后为3批,共计404人次免费做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方可开工。
“做好核酸检测是对项目部对大家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请大家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综合办主任张继东在协助医务人员做核酸检测时这样道。
青年突击勇担当 劳动竞赛保节点
3月中旬,西安护城河开启劳动竞赛,成立了四个青年突击队,会上,项目经理为突击队队长授旗。
河道主体完工目标是复工后现阶段主要目标,为顺利完成当前目标,西安护城河改造工程项目部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展劳动竞赛。
助力实现本次节点目标的中坚力量正是这分布于四个工区的四个青年突击队,各突击队成员年龄大多在25-35岁之间, “大干45天,确保4.30,献礼全运会,共建大西安”不仅是他们的一份坚持与拼搏,更是央企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一工区青年突击队队长胡鑫会后在横幅上签字时笑着说道:“哪里苦,哪里累,哪里就有青年突击队!”引起队员们的一阵欢笑。
疫情下的复工复产,他们一直在坚持!
对于项目部全体职工而言,“把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建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幸福工程、精品工程,提升城墙景区形象,打造亮丽的古城名片。”一直是他们顽强拼搏澎湃动力的精神源泉。
从2018年12月5日举行开工动土仪式,到2019年8月30日北城河内岸箱涵完成施工,再到2020年4月23日溢流坝封顶,… …战淤泥、斗雾霾、熬酷暑、克难题,距离最后的冲刺越来越近!
“挺进“9.30”,献礼国庆节!在10月1日建国71周年之际,把西安护城河及环城公园(西门-北门-东门)交付社会使用,我们一定要行,我们一定能行!”项目党支部书记张麦全在项目竞赛会上激情而坚定地说。
正是这样一份在特殊情况下的坚定,西安护城河及环城公园(西门-北门-东门)综合改造工程(一期)PPP项目顺利完工,在10月1日国庆、中秋“双节”当天正式开园,得到了西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邢欣的表扬。
四季交替、斗转星移,经过四年的治理,如今的环城公园鸟语花香,成了现如今广大市民运动、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座古城除了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之外,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同样丰富多彩。
深秋的晌午,繁忙的一天接近尾声,时间开始变得缓慢,骄阳慵懒的斜在城墙上,余光拨动着护城河的水,河水波光粼粼倒影在电建人的脸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