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海外项目在面对日渐严峻的新冠疫情,如何安定凝聚人心,怎样在严防死守的同时确保施工生产任务,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印尼博雅取水项目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面对疫情带来的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问题和风险,印尼博雅取水项目经理范小亮沉着应对,有“问”必“答”。
如何聚人心
“范经理,我们有十几个工人最近都在要求清算工资,他们因为担心疫情,都准备辞职回家自我隔离……”怎么办?
齐心协力、战无不胜。范小亮深知凝聚人心的重要性,在项目班子紧急会议上,他提出了由宣传和防控双管齐下的策略。
宣传,即通过“三会一课”、张贴标语、班前教育等方式,发动班子成员和中方员工带头,让员工科学的了解新冠疫情,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和情绪,了解并理解传播的途径和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并带领项目班子和中外员工实时关注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稳的实情来增强自信心;
防控,即通过发放佩戴口罩,严格施工作业距离,定时全面消毒等措施,为大家创造更为安全、安心的生活和施工环境;面对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及时抽调后勤服务人员支持一线生产,通过增加外籍员工,提高属地化人员比重。
在这样的策略下,项目中外员工逐渐树立了抗疫生产的自信心,也并未出现人员流失现象,反而有更多的外籍雇工慕名而来,他们都说:“这样的项目部让我们安心,也了解到疫情并非不可战胜,没什么好怕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从我做起,我们一样可以正常的上班和生活。”
就这样,人心聚在一起了。
物资何处来
“范经理,我们的几个主要材料供应商因为疫情对海外市场的冲击,都在材料供应上上涨了价格,有些甚至出现了暂时的供应短缺……”怎么办?
疫情对海外市场带来的冲击是不可逆的,怎样确保项目物资供应,范小亮提出了外沟通,内协调,拓宽渠道的方法。
内协调,即积极联系业主和公司,获取更多供应商信息,积极联系国内外设备物资供应商,落实项目重点物资尽早启动生产、发运,尽力控制成本,确保项目履约和效益;
外沟通,即督促项目积极与所在国政府、业主进行沟通协调,争取业主理解支持,协助解决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联系公司经营、财务、设备物资等部门,主动做好项目商务索赔、保函延期、资金协调等工作。就这样,多方渠道畅通,项目物资得到了充分保障。
责任怎么担
“范经理,附近好些村民因为当地防疫物资储备不足来项目部求助……”怎么办?
要做好一个项目,社会责任感不可或缺。范小亮在得知附近村民防疫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于班子成员商讨,是否将项目的防疫储备物资捐出一部分来给他们。
在一致通过后,项目部组织将这部分物资送去了附近的存在,包括消毒液、口罩、喷壶、以及部分生活物资等。这样的做法,在业主以及当地村民和政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有的村民还有项目部送来了土特产,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感谢。同时,也使得大多数外籍雇工跟家积极的配合现场的施工,不但加深了双方的友谊,跟家提升的施工的效率。
就这样,社会责任也落在了实处。
印尼博雅取水项目,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当施工生产遇见新冠疫情,不要慌,只要人心齐,勤沟通,把责任落到实处,就能把项目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