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工地上,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穿梭往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处处呈现一派大干快上的景象。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位于陕西镇安县月河镇,是国家电网新源控股公司服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大项目,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陕西最大水力发电站。项目总投资88.5亿元,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计划2023年竣工投产。
国家电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基建部主任王洪玉指出:“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蓄电池,建造一个上水库,一个下水库,大家晚上不用电的时候,就用电把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去,用电紧张高峰的时候,我们把水从上库放到下库去,然后发电供大家用”。
样板引路 擦亮品牌名片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秦岭腹地,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差,施工难度大,项目建设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1号泄洪排沙洞地下洞室是该工程最为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施工面,采取大断面分层爆破开挖施工工艺,特别是“11.30”截流节点施工的目标,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项目部全面加强工程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建立样板引路施工现场管理模式。
现场醒目位置制作涉及全过程关键部位的独立样板间,工程每道工序大面积施工前,将每道工序按照施工图纸、规范要求及施工工艺标准的要求,选择某一个特定部位进行该工序的操作,通过验收合格后大面积推广。
“现场设立样板间对工友的帮助非常大,所有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一目了然,让操作更加熟练,提高了施工水平,基本上很少返工。”现场施工人员张强说。
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伟表示,“十五局的标准样板间值得推广,为整体项目打造国家优质工程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整个工程进展非常科学合理可控,无形中加快了建设进度,排除了不少施工困难,也减少了业主的管理难度,他们的工程我们放心。”
稳抓质量 打造优质工程
在镇安项目部,建设者人人都在讲质量,人人都在谈质量,在他们眼中,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意识“遍地开花,无所不在”。
1号、2号泄洪排沙洞具有运行水头高、流速快等特点,如何避免抗冲耐磨混凝土贯穿性裂缝的产生,是抗冲耐磨混凝土衬砌施工中的技术难点。由于第一次在工程中运用高强混凝土,参建各方都比较重视,特别是在拌合站模拟了此混凝土的实际浇筑方法,发现坍落度损失比较快,难以满足现场浇筑。
项目质量管理部联合第三方实验室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确定是由于高效减水剂稀释一定浓度的水溶液难以保证其准确用量,后改为粉剂,及时调整配合比以达到准确用水量,再次试拌基本可以满足现场浇筑要求。并通过“混凝土多功能无损检测仪”、“混凝土强度检测仪”的应用,可检测混凝土材质、缺陷、尺寸,对缺陷分辨力高,现场可出结果。进一步提高抗冲耐磨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截至7月19日,共评定298个单元,其中合格298个,优良278个,优良率93.3%。6月8日,可再生能源质监总站副站长薛建峰莅临现场监督检查中点评:“镇安抽水电站地下工程代表了现阶段国内最高水平,洞室开挖爆破控制精度高,锚喷支护质量到达优良等级。”
智能管控 创建平安工地
如何保证工地的施工安全和建设者的人身安全,百密而不一疏,是每一个项目部都面临的一大考验。为此,项目部开拓创新,推广使用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理念”引入施工安全管理,各种“黑科技”已经覆盖到各个作业面,安全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目前,二维码标识功能已经覆盖到施工管理一线,在各施工区域全面推广二维码管理技术。他们将将二维码张贴在施工区域,现场施工人员随时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快速便捷的扫去阅读各种施工资讯和要求,施工方案、防暑降温、紧急救助、不同工序的安全交底、技术交底等信息尽在掌握。实现了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交底,使用“微信二维码”进行安全标识的做法得到业主单位的高度评价,此举已经成为了镇安项目高标准管理的亮点。
现场施工人员张杰说,“我经常用微信扫二维码,获取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的新技术要求,提高了安全意识和操作手法。”张杰还喜欢在朋友圈转发这些信息,和工友们分享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标准,安全生产氛围更加浓郁,形成了人人讲安全的局面。
“自动监控系统”、“扬尘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形成先进智能一体化管理模式,让工地彻底告别“灰头土脸”的传统形象。自动监控系统能够识别工地扬尘,一旦PM2.5或PM10的浓度达到警戒值,便会发出警报,提醒现场管理人员洒水降尘。走进施工一线和隧道,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工作环境舒心。
自动监控系统则俯瞰整个工地安全情况,全方位监控工地的情况,管理人员在监控室、手机端APP实时查看工地情况,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安全隐患,系统会第一时间通知现场人员到现场查看。
众多智能设备为镇安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工程建设实现安全管理和绿色施工,有效提高了工地现场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绿色环保 惠及一方百姓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陕西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实施对优化全省电网结构,保证供电质量,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革命老区建设、开展扶贫攻坚、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电站可在负荷低谷时,通过抽水将系统难以消耗的电能转换为势能;在负荷高峰或系统需要时,通过发电将势能转换为系统需要的电能。
相比以往的发电模式相比,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启动灵活、调节速度快的优势,是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且较为经济的绿色环保电站。
工程投产后,设计年发电量23.41亿度,年抽水电量31.21亿度,综合效率为75%。可实现与西北地区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联合协调运行,减少机组调停,每年促进消纳富余风电、太阳能发电量12亿千瓦时,有效缓解西北地区窝电和弃风、弃光问题。
同时,抽水蓄能电站能够替代一定容量的煤电机组,对当地火电技术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年均节约标煤约1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5万吨,二氧化硫约0.28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大大的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保护了水源地,为建设美丽陕西,美化秦岭贡献了一份力量,是秦岭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