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洞内轴线,注意底板高程,严格控制超挖… …”这个皮肤黝黑,抄着一口陕西方言的小伙子正在给现场技术员强调验收要点,他就是引大济湟西干渠项目工区区长李治全。
一位哲人说过: 世界上有一种生物能从海中跃上金字塔,那就是——蛟龙,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 …
李治全,年仅27岁的年轻小伙,没有华丽的出彩,没有传奇的故事,却有着最坚定的信念与努力奋斗的工作热情。2013年7月参加工作,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踏实苦干,履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深得项目部职工与领导的一致好评,从青海石头峡项目现场技术员到西干渠项目工区区长,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他都仿佛历历在目。
李治全管理的两个工作面相距5公里,山路崎岖,车通行不太方便,手机没信号,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他每天徒步2小时,在现场没有技术员的情况下亲自带领工队干活。有同事调侃他:“你真的是九零后吗?看着不像啊。”他在工地现场每天风吹日晒,使得他比同龄人略显沧桑,但是在他的心里只有工程进度,没有时间在乎这些外表上的东西。
“没有质量的进度是零进度,没有安全的进度是负进度”这是李治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同时也深深激励着他工作,他一直谨记这句话,这种工作态度也感染着周围的施工人员,在他的带动下,工人们在每个施工环节上既保证了质量又抓了安全。
“下雨了,其他工区都停了,我的工区不能停。”
“商品混凝土来了,下班了也得浇。”
他接手二工区时,54#隧洞是所有已开隧洞中进度最慢的,他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要让54#隧洞第一个进洞!”
为了提高明拱钢筋绑扎速度以及立模效率,他拿着图纸在现场给工人一一指导;下雨了,他让施工队伍在洞口搭了一个简易雨棚继续施工;下班了,但为了能让54#洞第一仓混凝土顺利浇筑,他给工队做思想工作,积极联系监理验仓,在当天凌晨顺利浇筑完成。最终,进度赶上来了,目标实现了,54#隧洞第一个进洞了!
鉴于他突出的表现,领导将他调到四工区。四工区是西干渠五标战线最长,工作面最多,施工难度管理难度最大的工区。
他始终给自己打气:“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成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最好”。在他的带领下,四工区的进度一直遥遥领先,而且质量和安全作为工程的生命线也得到了保证。
在工作中,他还是创新能手。坚硬粘土岩挖不动了,为了保证进度,他给扒渣机换了自己创新的“鸭嘴式”挖铲;为了保证隧洞不超挖,在挖机斗背上安装了自己制作的斗背;为了保证钢拱架存放规范整齐,自己搭设简易架子;为了提高三检制验收效率,自发创建了“四工区报检群”;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发明了“皮带运输自动上料机”;为了响应项目部班组建设活动,他组织施工队伍进行了“塌方应急预案演练”。
在他的带领下,先后顺利贯通三条隧洞。
当问到如何兼顾工作与生活,李治全率性的回答道:“那就是把工作当生活!”
他说,“我媳妇对我的工作很支持,我常年在工地,照顾家庭的任务就落在她的身上,正是因为她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才能使我在工地安心工作。”
李治全作为项目上最年轻的区长,乐观、自信、对工作充满激情,在西干渠这个大平台上,他不断学习、成长,稳步向前,在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