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月圆时,你是否得偿所愿归家赏月?
对多数人来说,此刻是团聚的好时光;对异乡的游子,此刻最想听到熟悉的乡音;对坚守的劳动者,此刻则是无声的付出与守望。
老挝东萨宏水电站位于老挝占巴色省,与柬埔寨交界,距中国边境陆路运输里程约 1500公里。节日期间,这里的员工仍然默默付出,坚守岗位。
33年的坚守
郭小功,1984年就加入中国水电十五局工作,参加工作已有33年,现任东萨宏水电站项目部安全员。
郭小功,人送外号“郭铁腿”,大家总是亲切的称呼他为郭师傅。在施工现场,你总能看到他奔走的身影。
“就是这样不停地走,才能更有效率地顾及到各个工作面”。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不仅让郭师傅有个好身体,还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只要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他通常第一眼就能发现。
“快快,把安全帽戴正。”
“你,重新把安全带绑一下……”
“别站在那下面……”郭师傅一个健步赶紧把人拉开。
只要发现问题,郭师傅从来都是该提醒的提醒,该唠叨的唠叨,从不怕得罪人。
面对水电施工工作的艰苦与辛劳,更多是努力克服身体与心理上的不适与动摇。
“从事工作33年,回家过节的日子屈指可数,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久了,都成了兄弟姐妹,现在都习惯了,海外过节也不孤单。”虽然这么说,但平时总能听到郭师傅念叨自己的娃。每当说起自己儿子的事情时,郭师傅都是神采奕奕,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骄傲。
在这团圆之日,岂不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于和郭师傅一样的建设者来说,可以说半辈子都在工地上度过,与家人真正的团聚,恐怕只有等到他们退休以后。郭师傅再有4年就可以退休了,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后继有人”。
“我想在这4年之内,作为一个师傅,也带上一帮子年轻人。我们这一代人,能吃苦,不怕难,现在的年轻人有文化,知识底子厚,学东西快。我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他们,承续我们的水电事业。如果年轻娃们能把我们这一辈的精神和自身的知识优势都发挥出来,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好。”虽然即将退休,郭师傅依然心系企业发展,对工作忠诚、尽责的感情一点没变。
这不,刚吃完项目部的“团圆饭”,郭师傅就拿着手电去工地了,“节日里大家容易麻痹大意,我得去现场看看,排除安全隐患”。郭师傅身上的皮肤结实黝黑,远远望去与轰鸣的机械施工声和山包融在一起,仿佛伫成了一座“人体雕塑”。
奋斗的青春
生活的方向,不能曲折,梦想的指引,不能迷茫,岁月的流逝,不能阻挡,未来的天空,不缺希望。
焦攀,一名来自湖南的90后小伙子,是碾压混凝土工作面的技术员。东萨宏项目自开展碾压混凝土施工以来,24小时不停歇,为保证工作的有序衔接,实行白、夜班交接制度,时常一天要工作12小时。白天,火一样的炙热阳光无情地舔舐着他们黝黑的皮肤;夜晚,弥漫的湿气与疯狂的蚊子扑面而来,而这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却从未有过一句抱怨。
他平时工作既认真又心细,对劳务工队要求极高。“变态混凝土一定要密实振捣”,“浇筑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养护后要全毯覆盖,尤其是距离模板五公分范围容易忽略”。工队在他的带领下,将活做的很细,挑不出一丝毛病。
经过雨季休假后,他来项目工作的第一个白班,就晒伤了脸,映衬着月光,湿毛巾下紫红色的皮肤格外明显,可当他接过项目部为员工准备的月饼时,却全然不顾脸上的疼痛,欣慰的大口吃了起来。“项目部就是个大家庭,这不,在这还能吃到家乡的月饼!”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员工,在如此炎热的工作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不是浮躁不安,而是豁达乐观。跟他一样,在这本该与家人团圆的日子里,东萨宏项目其他工作人员也都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践行着一个“水电人”的职责。
一顶安全帽,一件安全马甲,一双铁鞋,一个晒脱色的工作包,这些就是水电工人的全部工作装备,筛分、拌合场,碾压混凝土工作面,河床开挖区,灌浆工作面,运行村施工面,跃动的安全帽时隐时现,每一处都能看到他们埋头苦干的身影。这是他们对工作的尽职,对建筑事业的热爱。
夜深了,大家都回到自己的房子,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微信视频,一句句的问候,是他们对家人的想念,一段段工地生活的愉快述说,是他们希望家人放心,不用过分的担心他们在外的工作。
节日期间,我相信还有很多也像他们那样奋斗在项目建设一线的海外员工。也许他们自己觉得做得是再平凡不过的工作,也许他们从来没想到这是一种奉献,但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一个个伟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