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春末时节。花儿竞相开放,美的朝气蓬勃,枯树爆出新芽,绿的活力四射。护城河边,洋槐花香气四溢,林荫道上,“赶路人”络绎不绝。
采风组来到西安护城河改造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眼尖的笔者隔着门禁系统,看到一个中等身材,在安全帽的映衬下,笑容格外灿烂的中年男人,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赖吉华。
“门禁”利剑出鞘,安全出行有保障
门口设有独立衣帽间,安全帽和工装就像待售商品一样整齐排列在货架上。墙上“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的警示语,白底红字,十分醒目。衣帽间前方5米处装有一面安全镜,并悬挂“安全佩戴规程”图解如何正确穿衣戴帽。
门卫是一个年近50岁,眼神犀利的老“大爷”,笔者刚一进门就遭当头棒喝,“你是干什么的,这里是施工现场,不能随便进来参观”。笔者解释自己是前来采访的,“不是项目部的员工不能进,外来人员没有项目部的员工带领也不能进”大爷一脸严肃的说道。无奈,笔者给马朋飞打了电话,说明了具体情况,他出来带我们进了门。再往前刷了门禁卡,笔者才算正式进入了施工现场。
你们项目部真难进,跟进中南海差不多,笔者抱怨。“这都是安环部主任赖吉华为保证安全特意设计的”马朋飞解释道。
短短10米,就设有2道关卡,2个警示点,这样的门禁,不仅有特色,也为全体工作人员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奖惩”利剑出鞘,制度落实有保障
有一天夜晚,赖吉华巡视时发现洗车台蓄水池边没有临时防护栏,也无人看管。该蓄水池深2米,距离项目部大门很近。赖吉华按照项目部《安全施工(生产)奖惩制度》,果断拔出“奖惩”这把利剑,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次日,队长前来说情,意欲逃避罚款。赖吉华面露难色:“如果不采取经济处罚手段,你对安全隐患的印象就不会深刻。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安全事故了。”最终,赖吉华还是开具了一张300元的罚单,并解释制度重在落实,罚款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其目的是要提醒大家在施工现场时刻注意防范安全隐患,创造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实现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良好氛围。
“环保”利剑出鞘,文明施工有保障
“办法总比困难多”赖吉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工期紧,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的现状,他抓住扬尘治理这个“牛鼻子”。他提议用钢板代替硬化路面,美化施工环境;采用专人专车,白黑班24小时交叉不间断洒水;安排10人,定时定点清扫工区卫生,减少扬尘污染,积极响应西安市防尘减霾号召,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常态化管控。
西安护城河改造工程项目属于市政工程,该工程打响了十五局挺进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第一枪。对于赖吉华而言,向社会各界人士呈现“高标准严要求的文明工地形象”是他负责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谈及工作感受,赖吉华说“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干,没有做不好的”。正因为他有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项目副总工程师这样评价他“赖吉华内业资料形成及时;善于收集影像资料,用图片、视屏形式记录安全隐患,防范安全漏洞,对安全进行闭合管理;业务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