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龙潭芙蓉史宝萍

来源:采风三组 第二工程公司 作者:杜丹 时间:2017-06-06 18:50 分享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这是苏轼笔下的芙蓉花,不仅有风姿卓越的外表,更饱含不畏霜侵露凌的情操。铜川龙潭水库项目部,就有这样一朵美丽中含着坚韧,平凡中透着高尚的芙蓉花——史宝萍。

初出茅庐,奔赴远方的诗和田野

身为家里五朵金花中最宝贝的小花,从小性格活泼似男孩的史宝萍义无反顾地选择踏着父辈的足迹,转战祖国水电建设事业的大江南北,先后参与了西藏楚松水库、甘肃白杨河水库、宁夏1236供水工程、河南鹤壁城市道路工程、河北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用勤劳、智慧、自我牺牲的生活态度丰富着人生履历,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

1996年,23岁的史宝萍,背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上了离家的班车,从西安到西宁,从西宁到格尔木,再到日喀则,经过长达一周的奔波跋涉,到达西藏楚松水库项目部。

楚松水库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市白朗县杜琼乡,是白朗县杜琼乡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工程。为满足工作需要,水电技校毕业的她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自学专业知识,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傅,从一个外行变成了材料会计的老手。项目地处高原,自然条件恶劣。许多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项目营地供电每天只能保证两三个小时。她和同事用绳子和石块加固房顶,防止屋顶被狂风掀翻。身边的老同志们都认为这样艰苦的环境留不住这个城里来的姑娘,但是史宝萍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水电儿女的坚韧。回忆那段艰苦岁月,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年轻,精力旺盛,豪情万丈,不觉得苦。”

峥嵘岁月,坚守平凡的信念和追求

初见史宝萍是在龙潭水库项目部食堂操作间。刚刚买菜回来的她,面色红润,神采奕奕,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又开始准备丰盛的午餐,脸上洋溢着四月阳光特有的温暖和明媚。

现年46岁的史宝萍,工作22年来,始终坚守在项目第一线。史宝萍和爱人陈小山都是水电人,长期工作在项目一线,孩子由姑姑照顾。孩子三岁那年,姑姑临盆在即,无法帮忙照顾,史宝萍所在的鹤壁城市道路项目又面临完工,事务繁多,无法抽身,面对工作和家庭,她无奈将孩子送到项目附近的幼儿园。

再苦再难,史宝萍都咬牙坚持着,而且还是22年。

任劳任怨,奉献最美好的青春与激情

在龙潭水库,作为材料会计的史宝萍,还兼任食堂管理员。

项目材料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核算。每次材料入库时她都要现场清点,对型号,核数量,及时做好登记。有些材料送到时已是半夜,白天忙碌一天的她接到电话,立即赶到现场进行登记清点。

民以食为天。作为食堂管理员,她把食堂管理的井井有条,每天变着花样为职工准备可口的饭菜。项目负责人童健骄傲地说:“我待过十几个项目,只有这个项目,职工对食堂没有提过一条意见。我们的饭菜可口,公司领导、业主来工地检查后都会选择在项目食堂用餐,也大大降低了项目的接待费用,节约了项目成本。”

提起史宝萍,同事们笑称她是项目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多面手。她却谦虚地说,“我就是咱水电女工中最平凡的一个,做的都是最平凡的事。”说到家庭,仿佛戳中了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顿时神色黯然。她说最亏欠的是80多岁的老母亲和今年就要参加中考的儿子,每次休假时陪老人说说话,给老人、孩子做顿可口的饭菜是她最爱做的事。

山高水长,绽放水电之花。在水电施工项目一线,还有许多像史宝萍一样的女职工,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守在施工一线,用水电人特有的坚韧和朴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