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工文苑 >> 正文

陕西粽子的自我修养

来源:第二工程公司 作者:胡玉洁 时间:2025-05-29 17:45 分享

一方风土一方风情,生活在三秦大地上的人们有着身土不二的朴实理念,只有本土出产的食材才更贴合陕西人的脾胃。一枚小小的陕西粽子,也有着独特的“自我修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渭水穿过关中平原,河畔的芦苇,摇曳了两千年,酝酿出了跨越时空的风土之味。陕西的粽子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从粽叶便可见端倪。

摒弃了常见的箬竹叶,采用陕西本地生长的芦苇叶,新鲜采来的粽叶浸在盆里,叶片上的水珠滚落成串,泛起细小的涟漪,指尖翻动粽叶如蝴蝶振翅,转眼间就卷出漏斗状的翠绿容器。

内馅则更为讲究,陕西人更为青睐的传统粽子,小小的绿色三角里蕴藏着丰饶的“味蕾密码”。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每一样食材都承载着人们对节日的期待。陕西南部的汉中,居于秦巴山水间,三千里汉江发源于此,最适于五谷生长。相较于汉中之南的南方,这里的糯米生长周期更长,光照更充足,味道更软糯,米香更浓郁。糯米要提前泡上半日,粒粒饱胀如珠,包裹上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陕北佳县红枣,婆娑一树万株红,红枣成为粽子里不可或缺的注脚。

记忆里灶台上蒸腾的热气,能把人的心都煨得发软,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火旺起来时,整个屋便弥漫起粽叶的清苦与糯米的甜香。

当第一只粽子被捞出水面,粽叶的青色已渗进糯米里,剥开时腾起的热气裹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草木香,浇上新采的秦岭洋槐花蜂蜜,咬下去软糯中带着粽叶的清新,混着红枣柔和的酸甜,在舌尖化出一片温热。

如今的粽子,早已不再是端午节的“限定产品”。无论何时,站在超市冷柜前,各色粽子裹着真空包装,像待售的工艺品,打开外卖软件上的粽子亦是琳琅满目,广式的咸蛋黄肉粽、苏式的玫瑰细沙粽,甚至还有新奇的“冰皮粽”、猎奇的“麻辣小龙虾粽”。

对着手机屏幕下单外卖,只要半个小时,就能收到仍是温热的粽子,包装的精致动人,吃起来也香甜可口,但却尝不出半点光阴的味道,实在不和“老陕人”的胃口。

因时施膳,应地而食,最是恋家的陕西人,记忆深处,总也忘不掉熟悉的味道。待来年的春风吹过八百里秦川,又生出新的苇叶,这方寸之间的草木人间,裹着的是代代相传的体温,是游子漂泊时最温暖的坐标,粽香深处,永远站着故乡。

粽子,永远都是这个故事里最甜蜜的注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