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工文苑 >> 正文

端午“味道”

来源:科研设计院 作者:于旭鹏 时间:2024-06-12 17:59 分享

艾草飘香正端午,转眼间,又是一年端阳时节。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当端午节临近,长年远离家乡的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儿时的回忆之中……

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在一片忙碌中拉开序幕。端午前夕,母亲便开始张罗着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她早早去市场挑选新鲜的竹叶,那些叶子青翠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竹叶买回家后,母亲会将它们小心地浸泡在清水中,清洗干净,再放进锅里焯水,直到竹叶变得柔软且富有韧性。

除了竹叶,糯米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角。母亲会挑选上好的糯米,用清水反复淘洗,直至米粒晶莹剔透,然后浸泡在水中让它们充分吸水。不同的馅料,也是端午节粽子不可或缺的元素。母亲常常会准备红枣、豆沙、咸蛋黄和五花肉,每一种馅料都经过她的精心挑选和处理。红枣洗净去核,豆沙细腻香甜,咸蛋黄鲜美可口,五花肉则切成小块,用调料腌制入味。

端午节那天一大早,家里便弥漫着粽叶的清香。母亲把一家人召集到一起,开始包粽子。父亲会帮忙准备好锅炉,把水烧开,而我和弟弟则围在母亲身边,好奇地看着她熟练地包粽子。

包粽子的过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享受。母亲总是把两三片竹叶叠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舀上一勺糯米,放进一颗红枣,再盖上一层糯米。她手上的动作娴熟而灵巧,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粽子便成型了。母亲总是耐心地教我们如何包粽子,但我和弟弟总是学得不太像,要么是漏斗卷得不够紧,要么是糯米放得太多,包出来的粽子总是形状各异。尽管如此,母亲从不责怪我们,反而会笑着夸奖我们“进步了”。

在一旁的奶奶也会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讲述她年轻时包粽子的故事。她说,那时的粽子没有如今这么多花样,但大家依然包得开心,因为那不仅仅是为了吃,更是一种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奶奶的故事总是带着浓浓的乡愁和怀旧,让我们这些小辈听得津津有味。

粽子包好后,父亲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个个放进大锅里煮。随着时间的推移,屋子里渐渐充满了粽子的香气,那是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我和弟弟总是围着锅炉转,忍不住要揭开锅盖看看粽子煮得怎么样了。母亲总是笑着说:“再等等,粽子还没熟呢。”

终于,粽子煮熟了。母亲把一个个热腾腾的粽子捞出来,放在大盘子里。我们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股糯米和竹叶混合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糯米的软糯,红枣的香甜,咸蛋黄的鲜美,五花肉的醇厚,瞬间在口中融化,带来无尽的满足感。

端午粽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家庭的象征。每年端午节,家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聊着家常,回忆美好时光。这种温馨的氛围,让人感觉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如今,我常年奔波在外,许久未曾和家人一起包过粽子,但儿时包粽子的场景却历历在目,儿时的味道却经久不肯散去,这是记忆中的端午,是家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


浏览次数:

上一篇:父爱如山

下一篇:念奴娇·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