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9271公里,飞行时间需要11小时35分钟,这是从苏启航长沙飞到肯尼亚内罗毕的距离和时长。再从内罗毕再乘坐5个小时的火车穿越察沃国家公园,经过红树林湿地公园到达他的目的地——蒙巴萨,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肯尼亚穆瓦驰多用途大坝项目。
从内罗毕前往火车站的路上,肯尼亚当地司机皮尔斯对苏启航说:“蒙巴萨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穆瓦驰大坝项目建好后,当地的居民就可以喝上干净的水了。”“是的,我们来这的目的就是让它更快建好”苏启航说。一路上司机介绍着内罗毕:“看这个高架桥,是中国企业建的,这些漂亮的花是他们装饰上去的,这就是内罗毕。”黑色的肌肤难掩司机的热情。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像中国水电十五局这样的央企纷纷响应,把业务拓展在非洲大地,而许许多多的水电人开始扎根在这里,非洲之旅的印记对每一个建设者来说早已刻在心里。
下飞机登上火车之后,车窗外新奇的自然风光让苏启航倍感轻松,舟车劳顿的疲惫一扫而光。苏启航到蒙巴萨项目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在项目修整一夜后,第二天一大早吃罢早饭就登上了皮卡车,出了营地还有二十分钟的车程才能到项目的施工现场。沙石裸露、尘土飞扬,灼灼烈日已经将河床呈现在眼前,这是穆瓦驰大坝项目施工现场的真实写照。
“按照原定的四个小组,每人带领一名当地职工,前往指定地点。”总工程师熟练地安排着施工任务。苏启航从基站带着测量仪器一路向下,沉重的仪器加上陡峭的山坡,走到测量点时双腿已止不住的颤抖,身上的汗也不知何时已经浸透了他身上的工装。“现在还能凉快些,再过一会就算你不动,你的汗都会止不住往下流”,测量队成员成港港说道。以前的成港港看起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形象,但此时的他皮肤黝黑,穿着工服,戴着安全帽,和以前的形象截然不同。在周围荒凉环境的衬托下,他皮肤的颜色更偏红一些,明显是长期暴晒在阳光下工作造成的,身上唯一稍显白的地方是因为晒伤而脱皮的区域。为了项目的开展,测量队成员需要对项目的原始地形进行勘测,每天清晨从营地出发,除了午餐以及午休外几乎要在施工现场工作9个小时以上。日照和风沙改变了他们的肤色,却没有改变他们的初心,这些印记记录的正是十五局人的使命担当。
当夕阳的余晖铺满整个施工现场的时候,一天的工作也就宣告结束了。“我们来到这,就是要建一个工程,交一方朋友,树一座丰碑!”项目负责人的话深深回响在了收工后的路上,也响在了初来乍到的这些青年人心里。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九个年头,也是中国水电十五局进入肯尼亚市场以来的第五个年头。多年以来中国水电十五局国际业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遍地开花,是一批又一批的十五局人不断默默耕耘的结果。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肩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初心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出发。
这也是属于电建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接力与传承。如今,像苏启航、成港港一样的新职工跟随前辈们的脚步继续前行,即将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挥洒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