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工文苑 >> 正文

节约粮食:致敬!五谷

来源:第四工程公司 作者:高姗姗 时间:2020-08-21 09:13 分享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是五谷杂粮滋养了亿万炎黄儿女的身心,延续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要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百姓疾苦和“中国饭碗”的浓浓关切和深深牵挂。

——题记

我相信,只要吃过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激五谷的哺育、造物的恩赐。作为一名电建人,在描绘祖国宏伟蓝图的同时,我更愿意用文字来表达与这些神物的乐趣。

致敬五谷之红薯

红薯称谓繁多。山芋、红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红皮番薯、萌番薯等,在陕西这边也多称为红苕。

在我老家,每年初春雨水节后,柳渐绿,草渐青。在门前菜园中清理一块向阳的土地,大锄深挖成厢,使土翻转,太阳一晒,雨水一浇,再平整,同时将家中鸡鸭粪便,草木灰渣,铺于厢中。

村民取窖中光滑完整的红薯,按寸尺间隙,依次放入厢中,轻轻压进土里,取薄膜覆盖,于是整畦菜园,白茫茫一片。等红薯冒芽,尖红紫,一二叶,卷曲向上,笔直圆润,晶莹泛光就差不多了。

红薯吃法众多,或煮或蒸,或炸或烤,均能裹腹。儿时母亲去地里,沿垄挖开土堆,选上一株三五根,先抹净红薯泥土,装入箩筐,带回家里。

中午煮饭,母亲选均匀修长的红薯一二根,丢入灶堂灰中,于是常常便能吃到一种清甜焦香的美味,至今记忆深刻。

致敬五谷之玉米

玉米,称谓繁多,棒子、包谷、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等,不可言尽。陕西人称玉米为“苞谷”,无论青黄老熟,皆谓此名。

夏日归老家,见山弯田野间草浓树绿,蝉沸虫唱;水田绿波,稻花飘香;山坡沃土,玉米猛长,初伏扬花吐须,随之灌浆圆棒。

玉米喜雨水,爱光照。春末夏初,几次大雨,玉米拔节吐须,叶长而墨绿,叶尖低垂,带羞含笑。于是山坡至山弯,密密层层,一片青绿。

儿时夏日,最怕灶前烧火作饭,烟熏火热,甚难忍受。唯有煮嫩玉米时,找一拇指粗细的树枝,沿玉米棒一端穿入,灶前烧火,置玉米棒于灶堂两边,一边观火,一边转动玉米,见玉米粒由黄白转金色,迅速剥下几粒,丢入口中,一股甜香。

致敬五谷之麦子

麦子,五谷之一,起于西亚,在中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老家人们大都称麦子为“小麦”。老家的山坡和田野,曾经种过许多麦子,每每等到麦苗破土而出,初黄绿,后青色,稀疏而立,如初春之草芽——远看绿意,近观土色。

小麦成熟,总在小满节后。麦黄,旧时作为时节物候之一,故有“小满节,麦秋至”之说。直至夏初时节,田野山弯,一片金黄;微风过去,当闻麦香。

收获新麦,便思新面可食。最喜欢家中新磨的麦面。拉到村头磨房,脱去皮,磨成白雪般的麦面。取家中搪瓷盆,加糖入新面,锅中烧小火,待有热气冒出,取整块面于锅中,轻轻沿锅边敲打,及至面团又圆又大。

等到面呈金黄时,翻转,轻轻铺于锅底,恰如锅盖。及至面团两面金黄,取一块放入嘴里,趁热吃,绵软、酥脆、微甜,有一股清香。陕西人因其形,取一俗名:“锅盔馍”。

致敬五谷之豆子

有一句谚语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言语中带着几分对耕种的期盼,又有一丝对生命力的赞美。豆类在我国,种类繁多,四季盛产。如大豆、红豆、黑豆、绿豆……大江南北,均有种植。

只要在花园的葡萄架下,丢下的几粒豆种,盛夏之际,就会枝叶繁茂,几挂豆荚,毛茸茸,绿油油,相拥成趣,一片繁盛。

最爱不过煮毛豆,可选那些豆荚饱满,毛茸茸,一串串的整束毛豆。及至摘下来,加盐与辣椒,混清水一起煮,待豆软时取出,滤水,装盘,就是一味美味。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吃了豆子,为何总爱放屁。后来读一本书上讲,豆子含一种不饱和的糖类,进入消化道可产生浊气,于是便排泄出来,形成屁。记得儿时,吃了豆子,没少被同学取笑为“跟屁虫,数屁虫,哈哈哈!”

但对于毛豆的喜爱,不仅仅停留在胃间,采摘毛豆时,见豆粒从指缝中滑去,犹如流水之于光阴,再回味过去年少滋味,那相思与期盼却烟消云散了。

致敬五谷之稻谷

稻谷是对大米和小米植物的统称。未成熟的稻谷为秧,成熟的籽为谷,脱皮后称米,想着“南稻北麦”,稻谷在北方应该不怎么多见。

家里最常见的大米就是“五常大米”。关于“五常”,颇为好奇。后查资料:“五常大米,黑龙江五常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成熟期产区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好的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于是,我才方知,稻谷南北均产,北方更为珍稀,故自惭见识浅薄,不知其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从课本辛弃疾的《西江月》里,这是我关于稻谷最浪漫的印象。

至今羡慕古人,描绘的山村夏夜,朗月星稀,山弯虫鸣不息,蛙鼓阵阵,轻风之中,当闻一阵稻花香气。这么惬意的享受!眼有明月;耳有蝉鸣、蛙声;鼻息之间,有五谷之味,即使一人漫步于田畔,便也不会孤独了罢。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