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口水库大坝工程是我日夜工作的地方,这项工程凝聚了我们水电工程建设者的智慧与心血。
在这深山茂林里,我时常扪心自问,我的初心是什么,让我始终如一的动力泉源又是什么。
想到这里,我缓缓翻开了一本书——《活着》。
“活着”这两个简单的字眼却蕴含着一言难以言尽的深意。为什么活着?这是多少人想知道的答案。
有的人为金钱而活,有的人为爱情而活,有的人为使命而活,有的人为自己而活。对此,余华写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而活着?
书中的主人公徐富贵本是地主家的少爷,生活安逸,每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有人陪,有人玩,有人吃喝,但日子过久了,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到底有何意义。
直到一天祸从天降,龙二设赌局骗光了他家所有财产,他才幡然醒悟:原来好日子到头了。
为了生计,他忙于奔波,最终发现赚钱原来是那么一件不容易的事儿。自此,他也从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活着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可是,身边的人却屡遭不幸。儿子给县长夫人献血却被抽死在医院,报仇无门。女儿难产而死,孙子吃豆子却被撑死了。
这一系列的苦难犹如风暴,将主人公置身其中,动弹不得,而主人公却选择了乐观地活着。这本质上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不屈服,以及对命运多舛理解以后的超然。
小说通过上述这些事件,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可贵。用余华的话来说,人首先要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只有活着才能不断去实现人活着本身存在的意义。
事实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非常少见了,而白发人送尽黑发人的情况大都在小说里才能看得到。
现实世界的磨练与主人公经受的困难相比或许根本不值一提。
作者就是要通过一个戏剧夸张的手法来告诉我们:“即使在极端化的环境下,主人公仍能具有乐观精神,为自己活着而不断奋斗。”
那我们何尝不应该这么想呢?
作者借主人公深度刻画就是要向我们传递一种人生态度的抉择--就是要“不负初心”,首先为自己活着,而后去不断追寻活着所要实现的人生价值。
在霍口水库大坝工程建设过程中,有过困难,流过汗,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我们“蓄水为民、造福一方”的共同目标,而项目部全体职工也一直为这一目标在努力奋斗。
为了国家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了更多人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而奋斗,由此产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我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这可能也是我们这样的建设者“活着”的“初心”吧。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确信在属于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承担使命、不负初心是一条正确和光明的道路。
我希望能在此后的生活里能牢记我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活着,为更多的人谋幸福,以此体现自我的人身价值。这可能这也不枉为一种好的人生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