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工文苑 >> 正文

陪你一起沧海桑田

来源:第四工程公司 作者:刘梓涵 时间:2017-03-23 16:22 分享

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不是陪你日出日落,而是在日出日落间陪你沧海桑田。在阿尔及利亚苏克哈斯2900套房建项目工作的这两年,给我的感受尤为真切。

在项目担任翻译,不知不觉已过了将近两年,回首望去,弹指一挥间,柔荑指缝处,留下的尽是新旧交替的印记,却历久弥新,看到的是恍如隔世的过去,以及蜕变中的自己和项目。未曾想过,此地的经历如今竟可让我自豪地如数家珍。但我深谙于心,成长还在路上,成熟仍在脚下,一切都在现在和未来的滚滚而来和前仆后继中,而我呢,同项目携手前行着,满怀欣喜并继续拭目以待。

在花开的年纪,花败的季节,我来到阿国,投入前所未有的岗位以及新的生活。说“新”貌似都不大贴切,好像唯有“崭新”才能透露出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嗅到泥土芬芳时的新鲜感。对于踌躇满志的青年人,大多是无法抵抗新鲜事物的,当然,我也不例外。与离家时的眷恋,登机时的不舍遥相对照的是初到阿国的欢喜,这欢喜来自于未知,正如新生儿喜欢瞪大眼睛感受世界一般,初来的我们也把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及观察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漫山的牛羊,穆斯林的传统长袍和头巾,街头巷角的清真寺,随处可见的贴面礼……就连那并不符合中国人嗅觉品味的“香”水都在刺激着我们每一个想要探知的毛孔。这份让我在新鲜感中开启的全新工作,本就注入了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但当新鲜感隐退,便开始突显了什么是“月是故乡明”,又何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便是我和项目成员一起体验过的阿国工作环境,在习惯了城市喧嚣的人看来会不会有些差强人意?

苏克哈斯,是一个在百度上都很难找到关联信息的城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留存下想象的空间。到了这里才发现,在阿国的整体发展中,这个城市也着实并没有一席之地。说成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城市,画面感应该会比较强吧。陈旧得与现代感三个字毫无关联,淳朴得与现代化格格不入,单调却不平凡,热情却不张扬。这应该就算是我对这个城市的总体印象吧。当你看到那些色彩简单,没有过多粉饰的建筑,当你看到沿街席地而卖的小商品,当你看到老人提着面包棍时的幸福笑容,当你看到没有交通灯的狭窄道路竟没有鸣笛和拥堵,当你看到当地人端着一杯廉价的不能再廉价的咖啡彼此分享,当你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眼前呈现的时候,一切都不那么差了,不是吗?甚至觉得这里的生活简单得可爱、宁静、祥和、致远。我想我已经接纳了,甚至正在融入的路上。

而对于工地的最初印象,是两年前伫立在旷野中印着“中国水电”标识的三个水泥罐,也是在那时才知道,它们的名字叫做“拌合站”。很难想象,在人员还未配备齐全的情况下,为了加快工程进展,连厨师都到工地现场帮忙放线。这也是我来到这里以后听说的事,无意间与同事的闲聊给我上了进入项目后的第一课:工作中,分工明确,困难当头,不分你我。现在的项目部已是一个拥有29人的健全项目部,而当时,却只能靠个位数的人员担负起整个施工。一路走来,也许我们很累,但是也很幸运,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觉得累是好事,因为你在走上坡路”,事实也确实如此。2900套一起留下的星星点点,连接而成确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一切都是那么的公平,与汗水等价交换的一定是成长。工作伊始,初来乍到,对我而言,与生活上的新鲜感相辅相成的是全新的工作。全新到即使很努力也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即使很用心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学习的脚步在日历上马不停蹄地飞奔而过,匆忙的来不及顿足回首,但值得庆幸的是,正如雁过留声般,这些努力也掷地有声地催促着我的成长,充实的每一天,前进的步伐拖着我的身体远离了刚来时的不安和焦虑。对我来说,生活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安全感,一种来自于努力而有所保障的安全感,一种可以进行掌控的安全感,这同样也是项目交给我的道理,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同一条前进的路上。一直以来,我都很感激有一群德才兼备的同事。毫无疑问的,并肩前行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适应方式,更是最快的成长方式。在出国以前,让我望而生畏的是简单的“孤单”两个字,但庆幸的是,这群同事从未曾让我们有过这样的感觉。也许很多人没办法理解这里“孤岛”般的生活,更无法理解那种相互取暖的滋味。但正是这样的远离喧嚣和今昔对照催生而出的相依相偎更让我们觉得亲如兄弟姐妹。在平易近人的领导和乐于助人的同事帮助下,我也慢慢学着经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学着如何将繁杂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学着如何信赖别人并让别人信赖,学着承担自己的责任。必须承认,应当学习的东西还太多太多,我仍在前进的路上。但我深知的是,路在脚下。所以不再彷徨,也不再茫然,一步一步的向前,总不会差强人意。

未曾有过为人父为人母甚至为人兄姐的经历,但看着2900套的变化,我开始理解了那种见证自己孩子长大的欣喜和感动。项目伊始,满目荒凉,工地是遍山的野草与牛羊,连拌合站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如今,两年时间不到,却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站在项目部,楼房林立,新起的高楼尽收眼底。看着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房屋,总会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虽不若这般激越轩昂、炽热崇高,但我们坚守的同样是自己的一份使命、完成的是日日守护的一份期待。不敢自夸优秀,但是在2900套所有成员的心里,我们都有资格为自己鼓掌。

伴随着项目进展的日新月异,对我们的考验也滚滚而来。最棘手的便是要学着适应,要适应语言,适应走在街上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适应不同体制下的工作流程,适应不同宗教背景下的文化差异,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性格,适应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下的工作风格,适应和中国人的节拍差了几个节奏的工作效率。还记得在国内初见外国人时兴奋的自己,如今自己却也成为被观赏的对象;还记得曾经在电视报道中看到的长袍和头巾,如今竟成了生活中靓丽的风景;还记得第一次与当地友人bisou-bisou(贴面礼)时的紧张与慌乱;还记得和蛋糕店老板说要把蛋糕做成圆形时,店员毫不犹豫的拒绝;还记得得知水泥供应仍实行计划经济时,心中的那抹不可置信;还记得一份简单的资料申请了两个月仍然无果的气愤与失落;还记得自己是如何与那些有工作往来的人从假装客套变成真心以待;还记得如何从开始的疲于应付到后来的有条不紊、从容淡定。慢慢的开始喜欢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感觉,正如一颗种子,破土而出之前才是成长最快的时刻。在项目沧海桑田的变化中抽茧剥丝,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成长着,学习着,努力着做一个更优秀的自己。若让我选,我还是想要撑起自己尚不能乘风破浪的竹筏,逆流而上,用划动双桨的力量换得沿途的风景。对于项目的感动,大抵也是来自于这些日夜守候以及在这些日新月异中,我们所收获的成长。

从满目荒凉到楼房林立,从艰难开工到施工酣战,从问题层出到有条不紊。一个又一个的日出日落,两载春夏秋冬四季轮回,2900套房建,29名项目部员工众志成城,执着期盼。感谢项目在日出日落中陪着我们成长,而我,继续陪你沧海桑田。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