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塞内加尔河畔耀明珠

作者:党委工作部 时间:2013-12-26 17:21 分享

——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马里费鲁水电站纪实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7日,在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在秀美的塞内加尔河畔,马里古伊纳水电站开工仪式暨费鲁水电站竣工典礼隆重举行。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组织(OMVS)轮值国主席、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成员国马里总统凯塔、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几内亚总理弗法纳,为费鲁水电站竣工剪彩。

    为了这一刻,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电十五局)广大职工在西非马里的战场上,拼搏、奉献了1500多个日日夜夜。

    4年来,中国水电十五局人从亚洲到非洲,背井离乡,远渡重洋,为马里的水电建设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唱响了一曲中非友谊之歌;

    4年来,中国水电十五局人初次涉足EPC(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从分包商、施工承包商到设计施工总承包商的华丽转身,唱响了一曲开拓创业之歌;

    4年来,中国水电十五局人敢于亮剑,克服气候恶劣、资源匮乏、政局动荡、环境艰难及疾病威胁等困难,唱响了一曲拼搏奋进之歌。

 

一路风雨一路行

    费鲁水电站是马里、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几内亚四国政府成立“塞内加尔河开发高等专署”开发的一个水电项目,位于马里境内塞内加尔河上,合同总额1.257亿欧元。项目运行投产后,可为流域国家提供清洁电力,大力改善当地电力供应短缺的现状,促进流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5月18日,中国水电十五局母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与马朗塔里能源管理公司签订了费鲁水电站建设EPC项目主合同。中国水电集团公司委托中国水电十五局实施费鲁水电站项目合同。5月20日,中国水电十五局费鲁水电站项目班子和主要人员就驻项目一线,开展设备物资调运和临时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快速度的作风得到了中国水电集团公司高层的首肯,也赢得了地方政府、业主赞誉。

    费鲁水电站是中国水电十五局承建的第一个EPC国际工程项目。要完成从承包商、分包商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角色转换,对中国水电十五局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水电十五局实施国际优先战略以来,局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遵守国际经营游戏规则,顺势而为,主动改变自己,“削”长期以来固有的思维定势和惯性行为之“足”,适“EPC规则和要求之“履”,才能步履轻快地迎接挑战。

    费鲁水电站EPC项目运行链条中,设计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分管国际工程的副总经理阚建平要求项目全体员工,认真学习EPC项目管理的相关规程、规定,认真研读、深入领会合同文本中的每一项条款精神实质。聘请咨询公司,重点研究合同功能要求、欧洲项目规范管理等工作,多次联系设计院进行设计文件会商,优化设计方案。项目部专门成立了设计部,重点从施工方面加强设计工作,方便施工生产。原设计对渠道两侧石方开挖后进行20厘米挂网混凝土喷护,经多方谈判,最后调整为仅对超挖部分局部进行混凝土喷护,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直接节约成本费用360万元。业主营地建设中,法国监理工程师认为,路面硬化不仅需要浇筑10厘米厚的混凝土而且面层还要加设钢筋网片,项目部认为,沥青双表路面完全可以满足合同功能要求,最终法国工程师同意调整为沥青双表路面,节约成本309万元。

    设备物资的采购运输是施工重要而又关键的环节。2011年,工程施工进入高峰期,设备物资采购成为项目快速推进的瓶颈。

    马里经济不发达,设备物资等资源极度溃乏,依赖当地市场,根本无法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火工材料需要从南非采购,水泥要从离项目800公里外的塞内加尔、达卡尔运输,钢材、设备配件全部从国内进口。因材料供应不及时,施工一度时干时停,工期一拖再拖。加之马里地处西非,受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旱季最高气温达50摄氏度。上有似火的骄阳,下有滚烫的大地,还不时有沙尘暴袭扰。员工们每天下班回来,工作服便结成了一片片泛白的盐壳。马里还是一个疟疾高发的国家,有近半数的员工感染疟疾。

    项目部迅速建立起一个以国内采购为主,以卡伊、巴马科和周边国家采购为补充,以工地现场加工与修理为保障,多渠道运输、清关代理公司快速清关的设备物资管理与供应体系。设备物资采购提前6个月安排计划,尽量采用成本低的散装船运输。特急的配件与物资,采用航空运输或专人乘飞机送到工地。工程施工价值1.8亿多元的钢材、水泥、油料与各种物资有序、畅通流入工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只能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如何办、多备几套实施方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学干结合,这是EPC项目给他们的最大收获。

    在EPC工程质量管理方面,项目部进场开始就严格按照《国际工程管理实践》要求,结合费鲁水电站实际,制定了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与现场工程师的沟通交流,尊重法国监理工程师的消缺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坚持将质量要求贯穿施工生产全过程,严把每道工序,确保质量要求。在安全生产方面,重点加强对当地劳工的安全教育,针对习惯性违章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坚持“三检查二例会” (不定期检查、周联合检查、月大检查,周例会、月例会)制度,加强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职工健康。这一切让前来检查的世界银行官员、联合国环保卫生官员和当地政府的官员们竖起了大拇指,给予高度赞誉。

    2012年项目施工进入攻坚期、决战期。3月21日,马里突发军人哗变。法国监理工程师第一时间撤离工地,许多中资机构也纷纷撤离,当地劳工也纷纷离开。危急情况下,时任局董事长王增发、总经理梁向峰高度关注事态发展,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国内与前方及时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联系。经过反复沟通研究,项目部认为工地距首都有700多公里,受动乱影响较小,如有不测随时可撤离。重要的是大批设备物资正在海上运输途中,这时候撤离要恢复生产将难上加难,仅设备物资海运停止,损失就无法估量。项目部决定在确保全体员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暂不撤离,坚守现场,坚持施工。马里政府和业主对此非常感动,派政府军、宪兵部队进驻营地,确保项目人员安全。

一路奉献一路歌

    从营地建设到基坑开挖、从混凝土开始浇筑到厂房封顶,从第一台机组发电到最后一台机组发电,那条通向终极目标的路上涌现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项目经理董刚临危受命。

    2010年年末,刚刚打完阿尔及利亚管道项目攻坚战的董刚回国休整,此时正值中国的新春佳节,本想着5年没有在家过年了,这次可以好好陪陪年迈的父母、辛劳的爱人和正值学习关键期的孩子过个春节,然而在家还不到3个月的时间,董刚就被任命担任费鲁工程项目经理。他跑遍了施工现场的角角落落,确立了以转变国内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为主线、以促进度强履约为突破的主导思想,完善国际项目规章制度和流程,从岗位责任制、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四大部分着手,制定30余项制度。特别是在全员考核评价方面,建立班子考核中层,中层考核队长、副队长和翻译,队长考核班组长、一般员工和劳工的全员动态三级考核机制,坚持做到月初有计划,月底有考评,考评有奖惩,奖惩有张榜的末尾淘汰制度,并利用考核制度形成层层制约、反制约机制,实现员工能上能下,薪酬水平动态变化。正是凭着这种“猛劲”,项目部员工干劲十足,配合默契,进度明显加快,也得到了业主和法国监理工程师的交口称赞。

    法语翻译李岳,一个腼腆而安静的兰州女孩,2009年兰州交通大学法语系毕业后,2010年8月来到项目部。初到项目,生活的艰苦,现实的反差,经常让她哭红双眼。很快她就融入项目团队,她学的是法语,对工程专业术语却一无所知,她抓紧一切机会死记硬背,实在不懂就带上图纸找法国工程师。当地说班巴拉语,标准的法语很难与当地劳工交流,她又勤奋学习班巴拉语,很快成为项目的主翻译。2011年7月第一次回国休假,她和相恋已久的男朋友定婚,原计划一年后回国休假时结婚,然而忙碌的工作让她们不得不把婚事暂时放一放,这一拖就是一年多。 “这次出国呆了15个月,项目竣工后回国办婚事,把自己嫁出去”。李岳高兴地说。

    机械队队长徐驰,一个优秀的设备管理行家里手,已经在国外项目干了整整11个年头,他那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的工作深深地感染着、带动着机械队每一个员工。进场初期,招聘的当地操作手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机械设备,徐驰总是耐心地一遍遍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劳工技术与技能,直到他们可以单独工作。施工高峰期,生产任务重,操作手又不够,徐驰经常是开了这个机械,又上那个机械。哪里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第一时间维修,满足施工需要。14公里的进场路施工中,没有碎石布料机,他凭借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硬是将自卸汽车改造成碎石布料机。

    还有安全总监刘炳宜、当地劳工驾驶员党比利……他们中有年近60岁的老职工,有刚刚踏出校门的技术干部,有默默奉献的当地劳工,为了费鲁项目建设和巩固马里市场,他们情系马里、奉献费鲁,在筑坝发电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路追梦一路情

    在西非异域,远离祖国几万里,满一年才能回国探亲,项目部小到20岁出头的90后,大到50岁上下的老职工,难免会有乡愁和乡思,项目部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出种种办法排解员工忧愁。

    为解决饮食不习惯带来的身体不适,项目部食堂积极开辟营地菜园,每天更换不同菜谱,改善职工饮食条件。设立项目医务室安排驻地医生,为员工就医提供便利。聘请环境专家对营地生活水源进行水质消毒。

    每逢当地节日或中国传统节日,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集体会餐,并与兄弟单位联合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娱乐项目,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

    项目部年轻同志多,为了帮助他们成长成才,项目部建立了“师傅带徒弟”、“职工夜校”等平台,为年轻员工选定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师傅,通过老师傅传帮带,不仅明确了年轻同志的发展方向,也为项目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项目部下大力气改造网络,确保信息通畅,既方便了与国内的工作交流和管控,也方便了员工与国内家属的联系。同时实施年度探亲、反探亲等人文关怀制度,项目部特别关心年轻职工的婚恋,帮助3对单身青年职工解决了婚恋问题,确保员工安心地投入工作。

    中国水电十五局还积极融入当地文化,投身公益事业建设,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履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坚持“员工本土化”原则,4年多来,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举办各类施工机械操作、施工安全知识等培训700余班次,参培人数达9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当地劳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这些人也成为当地收入高、受人羡慕的工程建设者。中国水电十五局以人为本,关心、促进当地劳工的成长,也换来了当地劳工的认同和支持,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项目部还主动为驻地小学修建围墙、大门、足球场,为当地劳工提供住宿,为驻地村建设水塔、饮水池、洗衣池、混凝土桥、污水排放等工程,每逢马里的节日送去羊牛慰问当地村民,聘请专家为当地村民生活用水进行化验、消毒,组织当地村民学习性病、艾滋病、水生疾病等知识,积极与当地政府就环境保护、当地人员聘用等方面进行合作,实实在在为当地政府和居民着想,自觉融入当地社会。

    由于在费鲁水电站建设中的突出表现,中国水电十五局又承建了新开工的古伊纳水电站。我们相信,中国水电十五局有能力建设好古伊纳水电站,造福塞内加尔河流域人民,促进中非友谊源远流长。

四国元首在费鲁水电站中控室听取项目整体汇报

费鲁水电站全景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