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庙堂“初”印象

来源:第二工程公司 作者:李翔 时间:2023-03-21 13:17 分享

“万杉深处着僧庐,中有昭陵飞帛书”。古人视油杉为祥物,多作为风水树种在寺庙、祠堂等宗教与祭祀场所四周,庙堂乡名字的由来是否也是据此得出,现已无从考证。

初到庙堂项目部是一个雨夜,刚下车的我就被映入眼帘的参天大树深深震撼:树高近30米,树冠呈椭圆形,树枝斜向上伸展,树根外露,盘旋交错,状似千年老龟,抬头仰望,犹如一把凌空撑开的巨伞。大树正以它沉稳的姿态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的山河变迁,以及它身旁逐渐“长高”的庙堂水库大坝……

开局:无畏险阻挑重担

庙堂水库位于后溪河上,为剥蚀侵蚀构造高中山、中山与峡谷地形,河谷较为狭窄,呈不对称的“V”型。

“自然河床狭窄,又因坝址处岸坡非常陡峻,高差大,施工道路布置十分困难,面对夏季雨量充足且分布不均,常有暴雨洪涝的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的原始地貌,以及交通运输的不便,这样的工程要怎么干?”刚开工时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

“进场就意味勇往直前,就是大决战;开工就意味着不畏险阻,就是倒计时。”这是首批进场的庙堂项目安全总监朱建雄给出的回答。现在,这早已成为项目部所有人员所遵循的宗旨。

没有路,十五局人就依山开路;没有场地,十五局人就地取材建造营地;缺少什么,十五局人就用双手创造什么。他们凭借这股“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硬是在这深林沟壑中开辟了一片天地。也正是这种精神,锻造出庙堂水库项目团队直面困难、勇于挑战的优秀基因。

品质:技术领先树品牌

庙堂水库坝高为107米,为重庆市完工及在建最高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而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控制更是工程的重点工作。

由于山区昼夜温差大,夏季雨水充沛,施工环境恶劣,如何保证大坝填筑的施工质量成为所有建设者心中都有的疑问。带着这样的疑问,项目职工始终坚持当初许下的承诺,以优质履约创建精品工程。

“老杨,这心墙取芯表面怎么这么多气泡孔?肯定是没有静置到合适温度就碾压了吧?”项目总工李海斌详细问道。随后他就又开始认真讲解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温度法则”:“沥青的熔化、脱水温度应控制在120℃±10℃;沥青的加热、保温温度控制在160℃±5℃;骨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80℃±5℃,最高不超过200℃;出机口温度控制在140℃~175℃;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控制在130℃~150℃。”

这一个个温度都是经过数次现场碾压试验检测得出的,为此还专门编制了《重庆巫山庙堂水库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控制关键工序》。庙堂水库的建设,十五局人对质量的要求很具体、很精细、很严格。

库区高边坡爆破开挖,面对山体滑坡、崩塌、滚石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项目部确定以“开挖为主线,支护为重点,监测为手段,严格控制爆破,确保开挖质量”的施工原则。施工中对危险部位严格控制爆破参数,并设置主动防护网,无法布设防护网的地方加装太阳能位移监测系统,危险程度较低的边坡顶设置观测墩,定时观测位移沉降......正是有了这重重的保障,才保证了项目开工至今“零事故”。

面对项目场地狭窄,没有合适弃渣场,大坝填料缺少等问题,项目部组织技术骨干们成立课题组,专项研究项目的挖填平衡问题。通过对方量的精确计算,统筹考虑运距运量等问题,最终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施工阶段的土石方平衡方案,以技术手段真正做到开挖料零弃渣、零浪费。

科技:创新智能赋活力

“你别看这是一个普通的沥青心墙坝项目,这里面可藏着不少高科技的家伙嘞。”项目副经理陈勇在我第一次上现场时介绍着。

正如他所说,庙堂水库作为重庆市智慧水利试点项目,现场内外布置了很多数字化设备和系统,为项目数字化实施提供软硬件平台,助力项目管理水平和履约能力的提高。

在智慧施工方面,项目部在堆石坝施工作业面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布置360度高清云台球形监控摄像头,并为每一台自卸车及振动碾装载GPS定位设备,为每一位施工人员配备智能安全帽,隧道内布置有害气体智能检测报警模块,施工区布设气象监测设备,项目部引入上面这些高大上的电子设备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让大坝施工变得更科技、更智能。

“只要将测量好的监控区域坐标输入系统,按照设计好的仓面属性生成相应分区的仓面,再通过网络接收安装在各台碾压机上的GPS设备发回的数据,各个不同仓面上的碾压机的操作情况以及碾压的仓面的合格率能够清晰和快速地反映在监控电脑界面上,一旦超速还能自动报警,大坝填筑碾压情况尽在‘掌控’中,这样就不用盯着每一台碾子去数碾压变数了。”提起大坝智能碾压的高科技,生产经理王康自豪地说道。

项目BIM平台通过将工程数字技术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以进度为主线,安全质量为核心,利用BIM、物联网等核心技术,集成项目软硬件系统,实时汇总数据,实现建筑实体、生产要素、管理过程的全面数字化。

目前,平台累计处理各类流程单500余个,使项目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流程透明,责任清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环保:绿色施工筑屏障

“水的源头、云的故乡、动物的王国、植物的天堂。”凡是到过重庆五里坡的人,每一个都有这样的真实感受。

2021年7月28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上新增了一个年轻的名字,全世界都在关注这片壮美又纯净的土地——五里坡。而庙堂水库正位于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内,这也给项目地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边坡开挖面绿网覆盖,洒水车洒水降尘,这些都已列入了日常施工环保措施。同时,在生产生活营地专门布置污水多级沉降过滤系统,将废水污染降到最低,还庙堂一池清水。

在污染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拌合系统部分,项目部加装粉尘二次回收系统,这套系统是通过一级惯性除尘加二级布袋除尘器系统和楼体负压防尘设计,将粉尘吸附回收,最大限度降低粉尘污染,还庙堂一片蓝天。

“尽管我们在深山里筑坝,尽管是相对粗犷的水电施工,但在庙堂项目,我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追求环保最大化,这是我们所有庙堂水库建设者一直在遵循的原则。”项目总经济师刘承栋说道,“正如当初为保护这株千年古油杉而改变大坝选址和坝型,虽“舍近求远”、增加投入,但这些付出相较于自然资源地的保护都是值得的。”

天高云淡,艳阳略显刺眼,千年古树与年轻的大坝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相碰撞,迸发出一道道绚烂的曲谱;工人和施工机械在场地往来穿梭,就像曲谱间跳动的音符一般,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奏响起一首治水兴水利民的凯歌,传唱着中国电建和庙堂的故事……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