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他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感染着项目部的每一位员工。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见证了他由一名青涩的技术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坚持”点“亮”了他在电建里奋斗的岁月青春。他,就是陕西汉江旬阳水电站安全监测项目部负责人——常亮。
学在深处,以奋斗精神铸魂
2005年,大学毕业不久的他进入了水电十五局工作。七月初他去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项目——甘肃多儿、达拉河水电站,负责安全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工作。刚开始接触监测工作的他一无所知,为了快速熟练岗位工作,他开始了漫长的学习之路。常亮每天坚持早起一个小时看专业数据,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各种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施工规范,积极参加单位开展的各类相关培训,晚上下班后一头扎进现场的结果资料,一遍遍推算数据直到准确为止,如果遇到难题时便做好记录,稍有空隙就逮住其他同事开始帮他答题解惑……
九月的天,多儿达拉河的太阳依旧像是一个大火球般的炙烤着大地,万物都被晒得发蔫。但是再热总能看到常亮的身影在工地上来回奔跑、上蹿下跳地忙碌着,他的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被晒得黝黑蜕皮。同事们调侃道:“亮亮,你看你快黑成叙利亚小伙子了,刚来我们项目的白净小帅哥成这样了,这下找媳妇怕是都不好找了吧”“哈哈,黑是黑,是本色,现在流行小麦色”常亮调侃自己道,话音刚落便又匆忙把安全帽戴上,赶往施工一现获取各项关键性数据。
“张工,这个数据测量标准是什么”
“李师傅,您看这样对吗?这样安装的可以吗?”
经过半年的实践探索与学习,常亮最终凭着他那永不服输、越挫越勇的精神,高质量完成了安全监测的各项工作。
转眼间,如今的常亮已在一线坚守岗位17年了。在这十七年的时光里,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汗水挥洒在海内外的一个个项目,最初的甘肃多儿、达拉河水电站,到内蒙古大石门水电站、湖北三里坪水电站、湖北龙背湾水电站、青海石头峡水电站、老挝南欧江七级水电站等都是他奋斗青春里留下的印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七年,他用自己的刻苦和努力为自己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他先后获得“2008年公司先进个人、2011年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中国水电十五局第八届科技教育“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参与完成了两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等各大技术专利。
面对大家的夸赞,他总是谦虚说道:“一路走来,我每一步的成长和获得都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正是有大家的帮助与支持才会令我更加优秀。”这看似简单的回答,背后凝聚的却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心血,而也从一个负责设备安装的技术员渐渐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
干在实处,以担当作为尽责
凭着优秀的工作业绩和过硬的技术能力,2012年8月,常亮转场湖北龙背湾水电站担任项目负责人。为抢抓工期,常亮带领项目部工作人员在地形资料及正式图纸未到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提前进行设备的准备及技术方案的论证和测量放线工作。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常亮跟大家在测量时忽然下起了大雨。顷刻间,如同豆般大小的雨点,朝着所有人铺天盖地的砸了下来,大家见此情景,都纷纷的前往附近的建筑物寻求遮蔽。
“下暴雨啦、大家尽快撤离,坝上危险”喇叭一遍又一遍在工地现场播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气,施工员小李却只见在倾盆大雨之中,竟还有一人纹丝不动,一丝不苟的注视着仪器表上的数据。
“呀,常哥你咋还站在雨里,坝上太滑了不安全,赶紧回去吧,也下班好一会儿了,咱们去晚了待会食堂饭都没了”小李着急地说道。
“马上结束了,这几个数据很关键,有了这些数据咱们的任务肯定可以如期完成的,有伞吗?借我一下,这仪器可比我金贵,快帮我挡着点仪器”常亮认真记录着数据时一边说道。
对于工作,常亮就是这样一个人,同事们已经习惯了他对工作的这份执着和热情,常常还调侃道“常亮是一个为了工作,能够忘记吃饭,忘记睡觉的人。”而他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论,就仅仅只是微微一笑。
在此期间,常亮获得了地理信息成果检查员证书、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混凝土工程)资格证、水利工程试质量检测员继续教育合格证。
他勤于总结、善于积累,2014年,他参与完成的《龙背湾水电站安全监测系统工程平面、高程控制网测量》荣获陕西省地理信息测绘成果质量银奖,这个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奖的获得,为公司测量资质升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他而言,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只是他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担当在在他的心中。
严在细处,以规矩态度正身
身为单位里的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常亮深知“安全检测是工程的生命线”的硬道理,任何疏忽纰漏,都可能会为公司的项目建设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常亮常常亲自奔赴在施工现场和办公室之间,每天两点一线。他心里明白,在办公室里坐着是搞不好项目工作的,唯有在实践中,在施工现场中,才能不断检验数据的真实性,才能为项目的完美履约提供技术支撑。
在一次工作交流中,面对一份最新呈递上来的施工数据,他立即对同事说:“你们这份数据虽然已经检查过了,但缺乏现场的勘测,还应该重新再核实。”而其它同事认为,这份数据已经经过数次检验,几乎已经可能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了,如果要重新核实,就会再延误几天的工期。但常亮始终坚持再核实,随后严肃对大家说道:“我们干工程的,最忌讳的就是说几乎二字,经不起一次次实践推敲的数据,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毫无价值的,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并且做到这一点,我们可容不得一丝差错。”他的话也感染了所有同事,于是,大家积极配合,再一次的对数据进行了重新的检查,而他也在当天晚上交流完后,也匆忙赶到施工现场,依照数据在现场进行反复核对。通过彻夜的反复检验,终于在一次勘察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项目的安全施工。
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行事风格,常亮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守护了项目工程的生命线,也向大家证明了一名工程人应该具备的精神。他用平凡的身躯撑起了项目的坚硬壁垒,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筑成了安全的屏障。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常亮用自己对工作的责任与担当,奉献与严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亮”照着筑梦的道路,也为电建事业的发展发光发热,永远“常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