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窗外传来一个走路的声音,凌晨一点多,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一个模糊而挺拔的身影缓缓走进了试验室。不用想肯定是高工回来了。
高曼,一个“90后”的年轻技术干部,参加工作十年,他的象形已然从一个“山东憨憨”一路加码成为一名“增得很,拧得很,不服输”的关中汉子。
“高”出蓝而胜于蓝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高曼读着他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每次读到这句话,总能让高曼再一次激起干劲。
“朱总,这个混凝土配比我调整了好多次,但还是有误差,麻烦您给我看看。”
“朱总,我看规范上做的粗骨料,为啥就是不对劲呢,您快帮我瞅瞅。”
高曼口中这个朱总就是他初到项目“拜”的师父,对高曼来说,提升专业能力是当务之急。他知道理论知识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他制定的学习计划里,白天他就在工地、试验室来回跑,进行实操,晚上在他宿舍里,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夜深人静时,总能从他宿舍里传出“哗啦——哗啦”翻书的声响。
一天天的学习,一点点的累积,知识由浅入深,由零散到系统,再加上师父的精心指导,高曼很快对就可以自己独立的完成一项工作。
刚参加在工作不久的他理解了"厚积薄发"的内涵,懂得没有长时间的磨炼和积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也懂得需要“沉淀”。高曼说,那段时间他不是自学就是向师父请教,对刚毕业的他来说很辛苦,但同时他慢慢在向更远的未来奋斗。
“年轻人坚持‘高’的追求,鼓足‘闯’的干劲。”这句话是高曼刚到新疆克塔高速朱总对他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伴着他的成长。
精彩的人生需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需要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酸楚,需要付出别人不愿意付出的利益;需要承担别人不愿意承担的责任;需要承受别人不愿意承受的压力。也正因为有这些精神,高曼才能更快的成长。
严明质量“高”压线
高曼的党员笔记本的第一页,写着一句话:以“严”的作风推进工作,以“干”的精神抓好落实,以“闯”的劲头开创新局。
“这批原材料的检测报告有的偏差,这个不可以用。”高曼拿着一份原材检测报告向管原材进场的人说到。
总有人给高曼说,工作这样干会很累,会没办法干。高曼每次听到这种话,就会反驳说到:“常常思量工作岗位来之不易,常常掂量所负责任之不轻。”
新疆的冬天来得更早,在11月时,气温骤然下降,这对原材检测造成了困扰,他超前谋划,结合实际情况提前编制计划,确定了冬季原材检测、采取热水拌合砼等一系列保温措施。
原材检测、质量监督在整个项目上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问题看似不大,但后期难免会存在隐患,高曼对于这方面的执着,让后期的隐患大大的减少。
只要高曼参与的项目,原材料的检验他都要一一检查,偶尔还会看看试验人员的操作过程有没有错误而影响结果,在他心里,质量、安全无疑是他心中的“高压线”了。
“别看他年期轻轻了,干活就像老手,有拼劲,很热情,只要是工作上的事他肯定第一个往前冲,真正像是给自己家里干事。” 和高曼一起工作过的人对高曼的评价。
高曼将企业精神铭记在心,让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好的“老西藏精神”在企业熠熠生辉;以刚毅坚韧的性格,勇往直前的气魄,敢为人先、超越自我,不断想更严标准、高要求迈进。
默默无闻 “高”为人先
“高主任每次遇到再难的困难,都一定会想办法克服,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你们都要好好学习,将来自己在负责项目了也要像高主任这样。”小王向今年新来的学生说道。
如今的高曼也独立负责起一个项目,也进入到“师父”行列,上班开始高曼就有做计划的习惯,每天睡觉之前,他都会在本子上把次日需要完成的工作列出来,用高曼的话就是:“脑子会出错,笔头不会”,再根据将每一个事项解决办法及时间大概写一写,这样,一份完整紧凑的工作计划就成形了。按照工作计划把当日需要的内容完成以后,再将之后几天相对棘手的任务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到时手忙脚乱。
由于试验室建成只有半个月时间,从选址、规划、进仪器等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不少时间,如果延长就将会影响试验室的验收,从而影响合同的签订。
为了可以按期完成,高曼从早上七点起床就开始连续工作,饿了就用饼干零食对付几口。先是选址,高曼大清早就拉着司机挨个挨个地方跑。再是规划,办公桌上全是一张张CAD图纸,保温杯里面的水还是早上那杯水没有换过,平时整洁干净的桌面上也在翻找资料的过程中变得凌乱。仪器进场的时候,高曼也跟工人一起搬,“一、二、三”大家一起鼓着劲,将仪器全部规整到位。
经历了十几天时间的不停歇工作,终于按时完成试验室的建立,并顺利进行了验收。
“高哥工作起来太拼了,而且工作效率又特别高,在他这从来都只有提前完成任务,没有一次是超时的,都姓高,我要是能有他那样厉害就好了。”新到学生小高对高曼充满了敬佩。
十年,弹指一挥间,施工一线上的磨炼,将高曼打磨成一个遇事沉着、处事老练的项目负责人。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细,不管在何种环境之下,他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普通的事。高曼经常打趣说到,“我在朝高工的方向努力,以后别人叫我高工的时候我就是“名正言顺的”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