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最亮的那一颗星,你闪亮的颜色,取决于你选择接受外界给你带来的何种光芒。
华灯初上,当别人沉浸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经营合同部罗玉宝的办公室里滴滴答答的键盘声此起彼伏,呈现在我面前的一张略显沧桑的脸和一摞又一摞的结算表、合同书。
初见“问题”少年
丙戌年10月的一个傍晚,四川舟坝水电站项目试验室里出现了一位皮肤偏黑,体态略胖,身高1.85米的小伙子,工地的老员工打趣的叫他“罗胖”,虽入职已有两年,但他却丝毫没有介意,至此这个称呼在舟坝伴随他了三年。
王主任,这个混凝土的VC值检测重点应该怎么控制,这样微微泛浆算合适吗?
张工,碾压后层间结合的冷缝用高压水枪冲毛后,这些松动的骨料怎么处理?
老李,碾压混凝土与改性混凝土结合处振捣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初到舟坝工地第一次接触碾压混凝土,局内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不明白的地方,不管是试验室的管理人员、检测人员、现场技术人员或班组人员,不懂他就问。有些班组工人开玩笑的叫他“问题少年”,抢白他,你一个堂堂的大学生,还问我们这些没有文化的人,不掉底子吗?
渐渐的,他们发现那个不怕掉底子的大学生问的问题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了,反倒是他们有些事情要开始问他,他们不知道的是进步神速的背后,他翻阅了多少施工规范,查阅了多少资料,有多少个深夜独自一人在试验室里反复的做着相同的试验。
不知哪一天,作业班组的人,都开始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再见“骨感”精英
丙申年8月,广西落久水电站碾压混凝土试验现场一位穿着长筒雨靴,满身水泥浆,身材高大的技术人员吸引了我的眼球。
搭接不能超过20cm,行进速度不能超过1.5km/h,你开的有点太快了,速度降下来。
来个人,这里埋设的止水要保护起来,大粒料赶紧剔出去,别影响下道工序。
这个加浆量不对,按梅花型布设的话每米是5公斤,要均匀加打好的孔洞中,等稍稍下渗了后再振捣。
正当我看着这个稍有熟悉的背影,猜测是否认识时,他却突然转过头来。
罗胖 ?这个“苗条”且略显消瘦的干练青年,竟然是我认识的罗玉宝。
近十年未见,他走过来热情的同我打起了招呼,得知他这几年去过新疆、辽西北、湖北、贵州等多个的项目,干过渠道、堆石坝、心墙坝、公路不同类型工程,逐渐从一名技术员成长到了质检站站长,业务水平也从职场“小白”蜕变成了单位屈指可数的技术骨干。
闲聊中他给我讲起了这几年的心路历程,因工地变动,自已也曾经迷茫,有一段时间工作太忙,像个电动小马达一样一直转,无法与项目以外的青年和朋友进行深入交流,自己也不再热情开朗,仿佛开启了“沉默”模式,只关注自己一亩三分地,不去了解其他专业,其他岗位,业务提升也一度陷入瓶颈之中。
他也曾想选择辞职,重新换一份工作,我问他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坚持,他却憨厚的笑了笑,说大概是我想“免费旅游”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想想只有我们水电人具备这样的优势。
当然我知道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也许是他找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和工作乐趣吧!
如今“膏药”人才
庚子年4月深夜依旧在办公室滴滴答答敲着键盘的还是他,只是现在已略显沧桑。
由于长年在施工一线,加班加点,亲力亲为,身体已逐渐有些吃不消,18年调回机关的他从合同部一名普通的员工做起,这于他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科研院合同涉及项目类型多,项目非常分散,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极为困难,他根据合同管理工作特点,重点跟踪完工项目应收账款及退场清算协议、推行项目成本费用测算、选择试点项目进行合同评估、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院现有合同管理技术难点。
罗主任,公寨沟项目碾压混凝土现场试验遇到了技术难题,要不你带领人员去给咱“公关”一下,人资口的王主任试探性的问道,因为他知道最近合同部有好几个合同正在起草中。
没问题,罗玉宝二话没说,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背起电脑当下出发。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攻克难题的半个多月里他每天都忙到凌晨,工地上一站一整天,拌合站、原料场、工地不停的跑,晚上回来就进行数据分析,忙完后,便开始起草合同,所有的工作他都不担误,这期间即使痛风发作了也是坚决不去医院,坚持站在工地上,据他自己说他是来解决问题的,看不到现场情况他不踏实。
如今的罗玉宝已经是我们院里综合型人才了,他的“官”越当越大了,角色在不断改变,有人问他为何总是选择忙碌,有什么感觉。
“我就是院里的一片“膏药”那里需要那里贴”他调侃的说道。
忙碌的时光虽然匆匆,但不虚度。无论今后的日子怎样,我仍会选择这样忙碌的方式生活,我在忙碌的工作中享受着生活,感悟着生活。
“官”虽说越来越大,但这只能说自己的责任越来越重,作为一名央企的基层管理员,如何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如何服务好项目,服务好劳务队伍,做到大家共赢,这是我的初心,我一定会坚守住,其他的真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