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追赶春天”,秦汉新城项目施工驶入“快车道”

来源:第四工程公司 作者:刘盼 时间:2020-03-30 08:55 分享

路边的垂柳吐出了新芽,雪白的梨花、黄灿灿的连翘花一路芬芳争艳,暖阳下,疫情阴霾减消。在秦汉新城渭河湿地公园施工现场,放眼望去,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几台挖掘机挥动着“机械臂”,戴着安全帽和白色口罩的水电工人们正在同文广场铺设垫层钢筋。

封闭管理 全力复工复产

工地上随处可见印有疫情防控的宣传标语,生活区、现场还放置了多个收集废弃口罩的垃圾桶,不时有管理人员提醒工人将口罩戴好,不要聚集在一起干活。

整个施工现场被一米多高的围挡团团围住,只留有一个进出口,进出口处设有“健康检查点”,门口的告知牌上写着“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测温登记,有发烧、咳嗽症状的人员禁止入内。”

在项目入口健康检查点,测温枪、酒精、手套等防疫物品一应俱全,专职卫生人员正在整理体温测量信息。

天还是蒙蒙亮,安全部主任李强就已经站在项目入口体温检测点,每天上工前,王师傅都要来这里“打卡”测体温,体温正常后才能进入工地干活。“天天量体温,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但这都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嘛,应该积极配合。”王师傅说。

王师傅是3月3日项目派专车从老家宝鸡接来返岗的人员之一,返回前已经做了核算检测,合格后并他就住到项目专门开辟的酒店进行隔离,十四天后经核酸检测正常后,王师傅正式上班。

上班之后,王师傅发现工地上有不少变化:“比如大家每天都带着口罩,不能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吃饭,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天天都能闻到消毒水的特殊味道等等。”

维之以稳 牢筑底线抓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坚守安全底线,压实项目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作责任。针对当前大量人员返岗、新招人员上岗和企业抢抓工期的实际情况,项目安全环保部着力督促指导工地开展好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交底,做到口罩佩戴100%。

“无缝隙、全覆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确保不流形式、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同时在复工前,组织工地全部人员集中开展了一次安全施工教育,强调复工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必须人人进行岗前操作安全培训。

在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严查严治严管”,并加强巡查、监控,严防事故发生;强化进场人员开复工前质量安全、卫生防疫等交底。

对准备工作不充分、防范措施不落实、隐患治理不到位的工队,严禁开始作业,将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统筹兼顾,两手抓、两不误。

强化宣传  营造浓厚复产氛围

项目充分用好自有媒体主动发声,通过悬挂固定标语、发放十五局疫情防控手册撰写稿件、编辑微信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有关要求,凝聚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职工的防疫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项目疫情防控专职人员每天在“公司疫情防控群”上报项目消毒、防疫物资供应及复工复产情况,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项目疫情防控小组成员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好广大职工干部负起社会责任,做好自我防护,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服从并协助、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当地社区采取的各种防控措施。

在项目封闭式管理下,项目班子带头,号召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聚集、不外出,教育引导职工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及时帮助解答疫情防控各类问题,为科学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精准施策  防控施工齐头并进

秦汉新城渭河湿地公园一期PPP项目是我局独立实施的首个PPP项目,是我局坚持投资施工一体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李强是秦汉新城项目部疫情防控办公室专职人员。疫情袭来,身扛喷雾器、手持额温计,他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转转。

“这么多工人在施工,我们肩上的安全责任更大了”。李强说。自疫情发生以来,项目部每天都要对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全面消毒。对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全程戴口罩,并实行分餐制、独立办公等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我们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筹备增加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扩大施工工作面,同时也做好了应急预案。”项目总工赖材平说。

返岗人员必须全面排查两周内的往来史、接触史,签订个人承诺书,对于没有接触史的返岗人员专车接运。返岗后还将通过大数据的方式,采集个人实名信息,建立健康信息登记等机制。

截止目前,项目滩面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域、健身步道、绿化乔木栽植基本完成,计划2020年底前全部完工。“疫情对施工进度还是有一点影响的,我们也在不断调整施工方案,千方百计组织管理人员和班组人员加班加点,尽最大努力按时完成工期。”项目负责人表示。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