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这场抗疫情保复工‘攻坚战’就必须冲在最前……”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肆虐,疫情快速蔓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顿时都有点“措手不及”了。
当时的我们还沉浸在返程回家的喜悦中,“武汉封城”“全国进入一级防控”新闻接连报出,本应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气氛瞬间掉入冰谷。
此时,项目部上下人心惶惶,一位85后党员干部关键时刻扛起大旗,带领大家一边全力抗击疫情,一边推动全面复工复产。
这名党员干部可不是来自天上的“星”,他就是洋溪前期准备工程负责人刘卫星。
守护星:攻坚克难保后勤
“项目部值班人员的防控物资能否买到?项目部留守人员准备的食材是否够?怎样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降低人员接触感染”等问题同一时间挤进了他的脑海中。
素来温柔的他此时雷厉风行,立刻拿起电话询问物资购买方式。得知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这些“抢手货”暂时购买不到,项目部库存不多时,焦虑的情绪再一次冲击了他的心。
紧要关头,他放弃春节休假,一边配合地方政府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另一边发动周围家人、朋友集多方力量,多渠道对接,紧急采购防护口罩和防疫物资。
那段时间,他的电话从未停过。经过多方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柳州采购到了2000个一次性医疗卫生防护口罩和消毒水等第一批防疫物资,并按人数及时发放给了留守的每一名员工。
定盘星:党员带头勇担当
由于项目部所在的位置处于洋溪乡内,在乡民的眼中我们这些来搞建设的“外地人”平日接触的人员较为复杂,因此,疫情防控我们便成为了最大的危险源。
此时,如何协调项目部人员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项目部疫情防控工作与当地政府无缝对接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点。
一方面,他安排封闭项目出入口,每日利用微信群普及最新疫情情况,对生活区一日两次进行卫生防疫消毒,实行分批就餐制,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安排专人记录项目群里人员每日健康情况及体温。
另一方面,他要求把好“防控关”,全力配合公安和医务人员,服从公司及属地街道社区的防疫工作安排;预先租房,保证复工后人员“一人一间”检测隔离;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他这种坚定的抗疫态度及做法慢慢打消乡民的恐惧。同时,他捐赠洋溪乡政府500只口罩,这是一份无言的温度,也是一份比肩的责任,化解了乡民们的焦虑,彰显央企人的敢于担当企业价值观。
博爱星: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疫情传播范围的扩大和每日新闻中播报的确诊病例数字的增加,无形中让人们心理产生了恐惧与压力。由于项目部管理人员整体年轻化的特点,如何调整好心态去正确面对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了刘卫星的又一个课题。
其实他的年龄并不大,85后党员干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谣言四出,甚至有97年的员工害怕的整晚睡不着,但他不仅把现场防疫部署严密周全,而且还同时电话安抚因疫情延误在家的员工及协作队伍,这无疑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刘卫星和其他建设者一样,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疫情结束后,我最想陪我女儿在楼下打雪仗”这是他对妻子和女儿的许诺。
“有没有做好防护?”“身体有没有不适?”这是他口中甜蜜的妻子“唠叨”。
他的妻子也是水电十五局的一位职工,温柔体贴的她一向很支持他的工作,从不多问,唯有这次,她彻夜难眠,只能一次次的通过电话确认他的安全。
疫情让所有人学会了珍惜,躲在花苞里的春天曾经哭泣,但终会迎来盛开的那天。
洋溪有“星”,大家放心!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