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五邑路项目部有这样一个人,他,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处理工作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在施工现场,总能看见他奔波忙碌的身影。他,就是五邑路项目部工区主任杨宏飞。
争分夺秒学技艺
2017年那个盛夏,杨宏飞踏着阳光来到了江门五邑路项目部。这是他进入十五局的第一项工程,面对的是艰苦的施工现场工作环境。
初入工地的学子怀揣着向往的心,带着不惧艰难的勇气开始了自己的“水电人生”。
进入工地,虽然面对的是与大学专业紧密相关的工作,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他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工作全无概念,图纸里的结构和工艺都有点眼熟,可是要如何去组织施工?杨宏飞对此两眼一抹黑。
想起刚来项目部时自己拍着胸脯在师傅面前立下的“军令状”,他强行按下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为了尽快上手现场的工作,杨宏飞用上了所有的空闲时间对自己“恶补”,去研究图纸和施工工艺,找出读书时的课件来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步骤。
一边摸索一边做,遇到难题也从不放弃。有一次实在想不出来该如何组织施工,但时间已经到了深夜十二点,同事早就回去睡觉了,他愣是把他师傅的门敲开来为他答疑解惑。
正是在杨宏飞这股子“倔劲”下,他从一个莘莘学子快速的转变成能够独挡一面的“水电人”。
千磨万击还坚劲
“能行”已经成为专属于杨宏飞的词,不管布置下来的任务有多紧急或者多难办,杨宏飞从来不会说自己做不了。
2018年3月10日,白石大道项目右幅开始施工,任务重、工期紧。特别是工程进行到2018年5月的时候,业主要求6月底必须完成右幅主线通车。
杨宏飞做为白石大道的现场负责人,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的接受了任务。
面对业主下达的节点目标,杨宏飞倒排工期,连夜赶出了施工计划,施工计划精确到每天每个人的工作。
“老刘,今天把右幅的围挡全部迁移到新放的红线内。”
“杨工,杨工,今天这里挖到了管线,我们已经停止施工,你快来瞅一眼。”
杨宏飞在白石大道的这段时间,事务繁杂,又多是紧急任务。“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到接两百多个电话。”杨宏飞提起这个的事情时候,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他对此有着自己的心得。
每天睡觉之前,杨宏飞都会把次日的施工计划按照轻重缓急一一排序,再根据经验对完成每一个事项所花费的大概时间进行估计。这样,按照施工计划把当日的任务完成以后,再将之后几天相对棘手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到时手忙脚乱。
2018年6月,项目部开始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平交口的沥青摊铺。“杨工,港口二路平交口的沥青如何摊铺,这里车流量太大了。”
“能行,这个我来想办法解决,你们做好摊铺准备。”
由于路口车流量过大,确保施工进度,杨宏飞在与项目部领导探讨后决定将摊铺时间放在晚上,连续5天夜晚的施工。终于在6月28日实现了右幅主线通车节点目标,不仅顺利完成了节点工期,还比计划提前了3天,赢得业主及各级领导一致好评。
通宵达旦争上游
谈起对杨宏飞的评价,他的师傅梁丹说:“杨宏飞就是那种‘乐于学、善于学、勤于学’的人。”
作为江门市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项目公司对标准化建设的高规模、严要求渗透到了施工过程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不断更新的要求,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已经成了杨宏飞的日常工作。
“宏飞,今天又准备熬夜学习了么,你这样会把身体熬垮的,早些回去休息吧。”晚上洗漱完回宿舍的小廉说道。
“小廉,你先回宿舍吧,我把这本图纸看完就回去。”然后又把头埋进了图纸里,没多久,五邑路的图纸已全部印在他的脑海中。
正是因为杨宏飞对图纸的了然于胸,在对工程量的审核过程中,他才能够快速审核,发现问题。
“上次我们的技术员没注意,把工程量重复上报,结果没一个小时就被工程部打回来了,这个小杨可真是火眼金睛。”提起这件事,施工队伍的赵师傅语气中多了几分赞赏。
在杨宏飞的努力下,五邑路项目部在履约考核中屡屡名列前茅。当同事们对他竖起大拇指“点赞”时,他却只是“嘿嘿”一笑。
三年青春路,弹指一挥间,施工一线上将近三年的磨炼,将杨宏飞打磨成一个遇事沉着、处事老练的工程熟手。不管在何种环境之下,他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普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