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境界说”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境界,从初期的迷茫、寻找,到坚持奋斗、再到明确目标后的不懈努力和怡然自得,这三种境界涵盖了惜梦、逐梦的青春里程。
而在210安塞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项目就有这样一位“90”后青年骨干,他在“黄土情声”的延安安塞土地上追梦、逐梦,诠释着一名工程人的别样青春。
提到曹阳,身边的同事不约而同的给他贴了三个标签:“笃志好学”“务实诚恳”“吃苦耐劳”。
“曹阳,看起来还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但真人不露相,年纪轻轻就成为210安塞过境隧道群及引线工程马家沟工区负责人,是别有一番原因的……”曹阳的师傅说。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14年7月,曹阳离开了大学课堂,对于未来充满着向往与冲劲儿,渴望大展拳脚证明自己。他来到了水电十五局,从南水北调中线淅川段工程施工7标项目经理部的一名技术员起,开始了他的工地生活。但纸上学来终觉浅,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终究是纸上谈兵,施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管理方法上的不足,他也曾寻找,也曾迷惘。
对他来说只有“独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只有去接触,去不断的了解、学习,不断去充实自己,才能知道“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什么?”才能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每天他穿梭在施工现场,不断去实践,碰到不懂得问题,及时的向人请教,施工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他请教的对象。
从南水北调到延安引黄,他曾整理了整个7标段渠道七个分部的测量资料,他曾在工地现场亲自为2015届、2016届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同时为新入员工进行GPS、全站仪、水准仪培训,让新入员工熟悉并熟练使用各种施工仪器。
他找到了工作的方向,找到了追梦的路牌,在他工作的第一境界里如鱼得水。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18年正月初六,他来到了这个腰鼓之乡——安塞,刚到工区时,条件非常艰苦,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原地貌测量、临建场地建设,从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原地貌征地到编制《道路测量复核文件》,测量复核原始地貌征地,配合安塞县征地处征地。从高边坡开挖到洞脸开挖。他白天穿梭在施工现场,夜晚研究图纸,查找资料,为新的一天要进行的工作做好准备。
“当时隧洞口前地形复杂,通往隧道口的道路是羊肠小道,勘测地形、测量放线,指导机械进行开挖,至到洞口,终于到2018年7月,进行了第一次爆破作业”。曹阳回忆到。
从水利施工到现在的公路施工,施工方法、安全、质量把控都存在着差异,在工作中,项目总工程师带领着大家学习,从图纸会审到安全、质量、技术交底。每天晚上,他与同事们一起学习,发现问题、查找资料、找到解决方法。第二天,他需要在施工班组到工地时,交底给他们,确保施工安全,保证质量的尽可能的加快进度,“2019年3月,隧道挺进120米,是简直目前为止,全线进度最快的,超额完成了目标。”曹阳的脸颊上流露出欣慰、满足的笑容,这是在他统一协调管理下,项目施工取得的好成绩。
曹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用自己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影响着自己也影响着和他一样奋斗在前线的同事们。为工作他确实“憔悴”了不少,为了梦想他确实“不悔”。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前工区有工区经理,现在因为人员调配,也没有像以前的工地,有作业队长分管生产,只有洞长,作为工区负责人,从安全、质量、技术到物资材料,都需要他来协调,好多次,施工材料到了现场是夜晚,夜晚并没有人在磅房值班,他就去顶班,半夜,一个电话,爬起来去过磅,他电话太多,从项目开工到现在,他已经更换的3部手机。”这是在别人眼中的他,无所不能,无可替代,独一无二。
在同事们的眼中,遇到困难,不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只要“蓦然回首”,他就在需要的地方。只要需要,他就在。
他的梦想已经在那“灯火阑珊处”,只需他蓦然回首,就将水到渠成,也是理所应当。他是90后,90后有自己的态度,不张扬,不张狂。谦谦有礼,温文尔雅,泰然处之,坦然前行。他有梦想,有追求,有方向。他的道路不是平坦直行,他的梦想不是一趋而就。有阳光下的汗水,有一个个不眠夜的忙碌,更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坚守。
“曹阳”,应是春日朝阳,夏日娇阳,秋日艳阳,冬日暖阳……在他的人生境界里,披着晨光,头顶烈日,袖带夕阳,枕着星光,梦一片酣畅淋漓的青春模样,挥汗成墨,踏路为笔,作为一名工程人,他在延安的黄土地上,用梦想铺就的卷轴书写着自己的别样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