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戴上“银镯子”端上“宝盆子” 摘掉“穷帽子”过上“甜日子”

来源:采风组 四公司 作者:贺小平 时间:2019-05-07 15:59 分享

巍巍广西,十万大山、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在这山脉连绵深处的崇州市宁明县那堪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驮英水库枢纽及灌区总干渠工程正在紧张忙碌的建设之中。

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水电十五局的六百多名干部职工分散在20多个工作面,正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干劲十足的操作着施工机械来回穿梭、紧锣密鼓的抢施工节点。

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还尚未完全意识到他们正与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脱贫攻坚事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一项“十三五”期间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驮英水库枢纽及灌区总干渠工程注定会为建国70周年献上一份厚重的大礼。

驮英“润泽”桂旱地,灌区戴上“银镯子”

覆盖广西左江旱片的整个崇左地区,受云贵高原地型阻隔西风带气流的影响,加上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等原因,土壤蓄水能力极差,而水利基层设施又不够完善,导致崇左几乎是“十年九旱”。

盛世兴水,润泽崇左。驮英水库及其灌区工程的规划建设为广西崇左的持续发展迎来了转机。

驮英水库设计年灌溉供水量2.38亿立方米,灌区总干线路全长27.987公里,涉及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和宁明县的19个乡镇,上游公安河通过坝后隧洞及各干渠、支渠流经各个灌区,宛若一条银色的“镯子”,各种隧洞、涵洞、明渠等过水建筑物穿插其中,给镯子镶嵌上各色“宝石”。

“银镯子”戴上手,33.5万灌区人民的心中有了底气,驮英水库发挥龙头水源供水作用,发展灌溉面积约53.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约15.03万亩,在保证甘蔗产量不变的基础上,预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96亿公斤,蔬菜0.216亿公斤。

“驮英水库是整个崇左的水利扶贫项目的‘定心盘’,除了提高灌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及保障广西粮食生产安全外,还可以为灌区人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是我们广西地区真正的‘民心工程’。”崇左市水利局的一位同志谈到建设驮英水库必要性时说。

驮英水库在保障民生、扶贫攻坚方面带来的“红利”远不止这些,在兴边富民、增加民族团结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崇左市扶贫工作组的一位同志介绍说:“崇左旱片内的少数民族人数约占总人口的88%,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靠近边境,崇左地区没布局大型的水利项目,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偏低。驮英水库作为灌区骨干工程建成后,在帮助边境人民脱贫致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在粮食增产方面就可增效3.43亿元。”

驮英“送去”清能源,宁明端上“宝盆子”

“作为西电东送重要区域之一的广西也会缺电?”很多外地人难以理解,有着西江水系、洞庭湖水系、百都河红河水系等丰富水资源的广西,却一直存在用电缺口。

作为明江沿岸的广西崇左市竟然属于广西三大旱片之一,只要过了汛期就进入旱季,由于缺水、缺煤以及装机容量不足等问题,广西崇左历年来也遭遇了多次缺电的尴尬局面。

“由于广西崇左历年来水不好,又不是产煤区,电力供应过了汛期就一直偏紧,进入夏季后,用电量增大,就会连续出现缺水、缺电的紧张局面。现在,随着驮英水库的大库容蓄水发电项目建成,将会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崇左电网的负责人表示。

位于崇左宁明县的驮英水库,总库容2.276亿方,调节库容1.512亿方。坝后电站装机容量13兆瓦,渠道电站装机容量7.6兆瓦,设计平均发电量5297万千瓦时,将为当地提供清洁的新能源,支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会改变山区群众落后贫穷的面貌。

据宁明县政府一位负责人介绍:“驮英水库主坝后的灌溉发电引水隧洞贯通后,随着电站厂房发电机组调试完毕,将实现“灌溉+发电”双重功能,清洁高效的水能源将为宁明县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两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少宁明人没有想到,“人在家中坐,聚宝盆送上门”。

在还没有建造驮英水库以前,村民们都靠山吃山,对环境的负荷很大。驮英水库项目建成后不仅保住了绿水青山,而且它还是个助力脱贫的工程,因为民生情怀,水电十五局承建的驮英水库项目受到了宁明群众的真心欢迎。

驮英“唱响”新丝路,百姓摘掉“穷帽子”

“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广西崇左市与越南接壤,处在中国至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中国通往东盟的重要陆路门户,边贸扶贫工作使得当地企业和边民不断受益。

驾车从南友高速公路扶绥县渠黎镇出口左拐行进大约1公里,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A类产业园区——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简称:青年产业园)。崇左市建市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南国铜业项目就在该园区落户。

如今的青年产业园区,成为了崇左市重要的跨境贸易园区之一,更是扶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广西推动新丝路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园区内共储备20个高质量项目,总投资达80亿元,已签约落户11个项目,总投资达23.89亿元;

驮英水库总库容2.28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每天可为青年产业园和崇左工业区供水15.5万立方米,青年产业园的产业项目用水紧缺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青年产业园区内的多个项目能有效解决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等问题,是实现国家、地方、企业几方多赢的好扶贫项目。驮英水库的建成,对于“守水缺水”的崇左市来说,将极大加速这些扶贫项目的产业孵化。”据青年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

青年产业园区只是驮英水库助力崇左市跨境贸易项目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据广西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最新消息,以驮英水库所在地宁明县为代表的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5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已经申请脱贫摘帽,经公示后,将正式退出。

驮英水库作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毫无疑问,在唱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实现边民精准脱贫摘帽只会“锦上添花”,书写下一个又一个华彩的篇章。

驮英“解渴”糖产业,甘蔗榨出“甜日子”

广西崇左地处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甘蔗生长提供了极大便利,甘蔗产量在广西“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全国“五分天下有其一”的说法。

崇左市人均蔗糖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因而在2010年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糖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糖都”荣誉称号。

每逢盛夏时节,郁郁葱葱的甘蔗林一眼望不到边,紫红色的茎节亭亭玉立,青葱的蔗叶如利剑般在晚风中轻轻拂动。到了甘蔗收获的季节,挑上几根最受当地人青睐的竹蔗,它皮薄茎细,轻咬一口,甘甜的蔗汁溢满舌尖,直沁心脾。

蔗糖业作为崇左市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由于崇左市有相当一部分甘蔗种植在旱坡地,土壤贫瘠,干旱缺水成为甘蔗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受干旱影响,崇左市甘蔗亩产多在4至5吨之间,左江治旱工程下的驮英水库及灌区项目一旦发挥效益,甘蔗亩产有望提高到6至7吨,蔗农每亩可增收近1000元。”专家组评估驮英水库项目时说。

甘蔗在种植上“短、平、快”,是脱贫攻坚的好项目。蔗糖作为优势产业的广西崇左,扶持贫困户种植甘蔗,脱贫效果显著。很多农户脱了贫,甘蔗是“功臣”之一。

可以大胆试想,在干旱土地上原本无法种植甘蔗,现在有了驮英水库及灌区项目将公安河水引入一亩亩的蔗田之中,这一切都将成为可能。不久的将来,靠一根根甜滋滋的甘蔗,越来越多的农户将会脱贫过上了“甜日子”。

“看着驮英水库在我们的身边一天天的快速建成,我心里特别的自豪,感谢时刻关心我们困难群众的党和各级人民政府,感谢给我们带来希望的水电十五局,种好了甘蔗,好日子就离我们不远了!”紧邻驮英水库的那堪乡垌中村的一户贫困户说。

一个个跳跃的数字,是一笔笔暖心的民生账本;一项项务实的举措,是一串串铿锵的实干脚步,实打实的驮英水库工程项目建设,在中国电建旗下的中国水电十五人手里一天天的变得清晰起来。

多少代人的珠江安澜梦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中国水电十五局助力下的广西崇左全区域脱贫攻坚工作,将会使崇左市辖下的困难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脱贫奔小康的好日子就在不远的将来即将实现。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