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90后小伙吴先举用自己的坚持与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电建青年。
毛毛虫
2013年7月,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吴先举,带着一份抱负、一份憧憬加入了水电十五局,刚刚感受完培训的新鲜感,他就被分去大广高速(粤境段)S17标项目部。
大广高速项目地跨广州市与惠州市,项目部营地和大部分的工作面建在惠州市,而吴先举所管理的隧洞出口工作面在广州市。这里提到的广州市和惠州市只是地界,跟大都市相去甚远,这个高速工程项目恰在两市交界的大山中。
因为工程特点和工作安排,初出茅庐的他也走上了现场技术员岗位,面对陌生的工队和繁重的隧洞施工任务,使身处大山中的他,时常生出一种孤独感。
那时候每个月回一次项目部都成为了吴先举的一种期盼,那意味着终于可以去山外了,能遇到老乡了。
“那一段时间,是我工作以来感到最煎熬的、最无助的,有很多次,我都想过放弃”。
“那是什么原因让你又坚持下来了”?
“空杯的心态,学习的欲望吧,因为刚参加工作,一点施工管理经验都没有。所以白天就一直呆在施工现场,看着经验丰富的工人前辈们施工,遇到不懂得地方,我都会虚心请教他们,前辈们也都很耐心,一点一点给我讲。晚上,山里也比较凉快,我就一个人看一些施工技术方面的书”。在他的描述下我仿佛看见,微风轻拂,丝丝凉意,一个小伙坐在桌前,盯着书本,手中的笔圈圈画画,偶尔沉思,偶尔轻笑,认真纯粹的样子竟是那么让人心生羡慕,窗外的月光别样的美。
他就是这样,在学习中一点一点进步,好似一只毛毛虫,总要攀爬到树的高处。
成茧
2017年5月,已在吉林引水五标项目工作两年的他,被委以重任,担任工程部主任,成为了五标项目最年轻的部门主任。“当时确实压力很大,因为之前在五标一直都负责地质这一块,相对来讲,业务专一、管辖范围小,现在突然要管理一个部门,深感责任重大”。正是因为这份责任感,吴先举顶着压力毅然决然的上阵了。
可不到两个月,巨大的压力就压的他喘不过气,当时项目领导回公司开会,项目工作面生产和技术这一块几乎全部由他负责。
每天早晨,吴先举穿戴整齐,匆匆赶往2号预应力涵,中午回来,狼吞虎咽吃完饭,又去工地了。当时工地上国内首创的大管径现浇预应力涵试验刚刚开展,施工的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翼翼。晚上,他又坐在办公室开始写方案,一写就是凌晨一点。
“每每感觉自己都要累的散架了,但躺到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还得想着明天的工作要先解决什么问题,方案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天呐,你怎么有白头发了?”办公室一个同事喊道。
“不管有多困难,都得继续努力,不断突破,因为心中有一个破茧成蝶的梦想”。
化蝶
现在的吴先举,对于部门的管理工作,现场的技术指导工作都已经游刃有余了,工作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胸有成竹的解决。遇到刚毕业的新学生,他总是主动帮助,在工作上给予专业的指导。工作不到5年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呼“老吴”,因为当大家在工作上有疑惑去请教他时,他总能让人豁然开朗。
如今他已经顺利通过二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去年还在五标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老吴,你在五标,真真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啊。”
小伙听完大家的调侃,嘿嘿一笑,两个深深的酒窝,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昨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以前的领导发了一张大广高速通车的照片,其实已经通车两年了,但看到照片,之前在工区看隧洞开挖到贯通的日子历历在目,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和他一起分享照片的我,亦被这一刻感染了。
“那你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考一级建造师,并且自学商务管理的知识,尽可能让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都更加充实,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这就是吉林五标的工程部主任吴先举,一个用行动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破茧成蝶梦想的90后,一个奋发有为的电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