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我们的年猪饭味道不错吧,新年了多吃点儿哈,你们为了建设我们当地不能回家,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位大妈热情地招呼着。
“大妈真是太感谢了,感谢乡亲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大家……这里也是我们的家呀!”
浓浓的乡情,暖暖的话语,让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上的员工倍感温馨。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的员工们深知该项目对于市场开拓的重要意义,深知该项目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性。不是他们不思亲,是明白自己作为建设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忘初心,牢记着建设祖国,造福一方的使命。
犹记得刚进场时,项目部员工们上下齐心,在项目领导的带领下,参建人员迅速进入角色,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开展前期筹备工作,截止春节前,1#拌和站已经投入使用,征地速度不断推进,为后续全面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征迁是项目的重点难点工作——老乡们由于对拆迁政策不了解,不愿意与项目的员工多说话,导致征迁进展工作异常缓慢。征迁部同事们知道老乡们的顾虑后,不仅邀请了当地的政府机关给村民们做思想动员工作,还经常深入征地农户家中进行思想交流——慢慢的,老乡们和征迁部的同事们越来越亲密,沟通越来越融洽,话题也越来越多了。
就这样“静悄悄”的过了三个月,老乡们与项目员工之间的信任度也在持续的升温中。测量队的员工们每天需要翻越高山,进行勘察测量,当地老百姓就自发的给大家引路。天气寒冷,测量征迁出去确定征地范围时,老乡们中午休息的时候就会邀请测量征迁员到家里去烤火吃饭……
临近年关,小村寨里就开始准备起了“年猪饭”的盛宴。“年猪饭”在云南又叫“杀年猪”。是云南少数民族人民欢庆丰收、迎接春节来临的最新奇、最盛大的民族盛会:在年前杀年猪放红,意为驱邪纳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百事大吉。可今年却与往年的有点不一样,老乡的“年猪饭”上,多了一群身穿水电十五局工装的人,他们被亲切的邀请到老乡家里,一起热热闹闹吃“年猪饭”。
“你们来了之后,帮我们修路,我们从心底里高兴,可之前对拆迁政策不了解也让我们对你们少了几份信任。”饭桌上,一位老大爷笑呵呵地说着,“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发现你们都是好样的。看着你们不适应这边的气候,我就跟老伴说‘给他们烧点热水送去,他们来修好路,是为了咱们当地的发展,是为了咱们的幸福,以后咱们出行方便了,说不定能经常看到孙子呢。”老大爷抬眼看着墙上的全家福,“我的孙子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都不回家。想他也只能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声音。我想着,等这路修好了,他以后就在家也能挣到钱,还能娶个媳妇,说不定我也能出去看看外面啥样子了。”
“肯定的,大爷!路通了,出门回家的路方便了,咱们这儿的发展好了,您孙子也可以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就能赚到钱。我们肯定会修好这条路,这条路不但是你们的‘幸福路’,它也是我们的‘希望路’呀。”
中国人对“过年”有着特殊的情结,千里万里,回家的路,总是最短。然而由于身处异乡和职业的特殊性,许多电建人即使在万家灯火之际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支撑起了一座座工程的脊梁。
浓浓的乡情,温馨的话语,满满的希望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缓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