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得很,今天食堂的午饭是肉夹馍!”只见韩少刊手里拿着“肉夹馍”大口、大口地吃着。“哇,肉夹馍我来了!”“我也要,我也要……”工友们几个箭步,飞奔到食堂窗口,食堂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急切地想吃到熟悉的“家乡菜”。
老挝东萨宏项目部的肉夹馍馍香肉酥,非常诱人,从烤箱里刚烤出的白吉馍外焦里嫩,不仅个大还很香,中间的肉更是满满当当,“合不拢嘴”。除了肉夹馍,食堂每周还供应“biang biang面”、牛羊肉泡馍等陕西家乡菜。
领导重视员工生活,后勤有保障
项目负责人十分重视员工生活质量,不仅规划了篮球场、配置了员工活动室,还为员工提供了全面的后勤保障,最重要的当然是大家的“一日三餐”。
老挝人的饮食习惯与国内大不相同,他们主食是糯米饭,不喜欢油腻,蔬菜多半生吃,肉类习惯烤食,中国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老陕”是很难接受的。为此,项目负责人特地从国内请来了陕西厨师,并且规定每周的食谱必须要有“家乡菜”。
厨房配置齐全,最近,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吃到“老陕”最爱的馍,还特别为厨房添置了烤箱。食堂里的桌凳是用当地木材制作而成,桌子与凳子浑然一体,不仅节约空间,而且经济实惠。食堂外有无线接收器,内有电视机,员工吃着家乡菜,看着家乡的新闻,心里别提多美了!
食堂职责分工明确,管理标准化
食堂师傅分工明确:一个做面食,一个炒菜,一个帮灶。每到用餐时间,都能看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
食堂墙壁上张贴有厨师值班表与每周食谱,值班厨师严格按照食谱做菜。
早餐通常是最熟悉的“馒头、小菜、鸡蛋”,每周也会供应陕西人爱吃的油饼,馍,汤食每天也不重样,有“小米绿豆粥”“豆浆”、“醪糟”“油茶”等。为了保证大家正点吃到早饭,值班的师傅通常4点就开始忙碌,为大家准备早餐了。
午餐是陕西人最爱的面食。师傅们恨不得把自己看家的本领都拿出来,每天都能做出不同的花样,有陕西八大怪之一:裤带面,也就是“biang biang面”、拉条子、油泼面、浇汤面和肉夹馍、饺子、牛肉泡馍,有时还会提供陕西凉皮,可谓应有尽有。
晚餐主食为米饭与馒头,荤素搭配三菜一汤,几乎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餐厅放有酱油、醋、咸盐、辣子、大蒜等调料,员工可根据饮食爱好自行添加。
家乡菜寄托家乡情,融融暖人心
老挝物资比较匮乏,项目部所处地域又较为偏僻,很多“家乡菜”的食材很难买到,做出来的菜难免不如国内“地道”,但是对于异国他乡的员工来说,这些菜仍然有着浓浓的“家乡味”,每一道家乡菜都是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寄托。
经常看到老员工吃泡馍时总要求亲自掰馍入汤,他说:“已经形成习惯了,这样吃着才有味道。”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这种味道叫做“家”。
项目部有一些员工虽然并不是陕西人,但每次吃到陕西的“家乡菜”时,也都赞不绝口,这些陕西菜也着实成了他们的“家乡菜”,就连老挝语翻译都笑称:“我现在已经成了地道的陕西人,不吃两瓣蒜都吃不下饭。”
中国素以饮食文化闻名于世,当饮食文化与乡土情结相凝结时,家乡菜自然也就成了情感纽带。
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身为同乡人,同尝家乡菜,畅叙家乡情。一盘盘美味的家乡菜肴,使大家的心与故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