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今天,我给同事们“美容”——“白一点,光一些”

来源:第一工程公司 作者:李泂 时间:2017-11-15 10:00 分享

这是我第一次给同事们“美容”,美得我感动,美得我心疼,美得我在写这篇文章时还不能释怀。

参加工作一年来,我一直在试图寻找、感知单位的“感动”。对这“感动”,我并没有做下具体的定义。如果要用一句话来作以描述,那应是心头的“温暖一颤”。回首整整一年里的人与事,我的心已经如此“颤”了好几次。而今天的这“一颤”,颤得我的心有些疼,如怜惜父母头生白发、额有皱纹、腰身渐弯。

今天我的心,是这样“颤疼”的:

为切实提升项目形象,增强职工在岗尽责意识,项目部决定为八十一名职工制作配发“工作牌”。这项工作由我负责具体落实。工作牌展现的是形象,体现的是精神。企无形象不亮,人无精神不立。对此,我很认同。所以,我对完成这次任务很积极、投入。

关于制作配发工作牌的通知在项目工作群发出后,同事们很配合,特别是女同志,听说我要给她们照相,都先要把自己好好收拾一番。对于照片的底色,我与几位同事商量后觉得“白色”素雅,能凸显出人的气质。因此照相就在办公室内的白墙前进行。有的同事发来之前拍得证件照,部分可用,但一部分或是因为拍摄时间太早、或是拍摄时表情不佳、或是照片电子版已不清晰等原因,确实不能用。对于不能用的照片,我就给他们现场拍摄。大家看了拍的照片,觉得效果还真不错,便纷纷来拍。一时间,工程管理部靠窗的那面白墙前一拨刚走、一拨又来,很是热闹。

每拍一拨,我就将照片导在电脑用软件做以简单加工。对于“加工”,同事们基本都有两个共同的要求——皮肤白一点、光一些儿。这两个要求,是他们完全基于事实提出来的:

他们的皮肤确实有些“黑”,也确实有些“糙”。这种黑,不是天生的。“黑包公”的基因并不是人人都有。他们的“黑”,是长时间在施工现场来来往往晒出来的;他们的“糙”,是多年以来被风刮得、被雨打得、被扬尘锈得。他们的“黑”与“糙”完全不怪乎基因,怪乎他们对工作的认真投入、怪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一线与奔波操劳。

夏天日头的毒,前些天我算是深有体会。那天,我同检查组到施工区进行周考核。炎炎烈日下、阵阵热风中,我们连续到三个施工区检查。平常在室内吹惯了空调的我,不到一会儿就直冒汗。随行的物资部刘姐,年龄四十多了,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走在工区的路上她看了看火辣辣的日头说:“晒了半辈子了,再也白不了了。”我随话看了看她的皮肤,想应答一句话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谁说不能白了?!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白’一回。”看着同事们的照片,我在心里一次一次地对自己这样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劳动者光荣,在建设一线工作的同志们更加光荣。美应属于光荣的劳动者。今天,我的同事们“要白一点,光一些儿”,他们追求“美”的心应该得到我们的深刻理解与充分欣赏。他们这些简单的要求,是在给个人一个“自信、向上”的自己。太阳晒黑了他们的皮肤,但未能晒黑他们追求呵护“美”的心;风雨扬尘糙粗了他们的皮肤,但不能糙粗他们对待工作的用心、耐心与细心。

可感之人处处都有,可感之事时时都在发生,就看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观察者”“体会者”“思考者”“书写者”。下班前,在办公室办公的同事们基本都拍摄了照片,而在工区现场工作的同事们还未拍。想到此,我就提着相机准备在他们吃晚饭的时候给他们拍摄。

流汗的人不少,可流“黑汗”的人何曾见过!就在我喊工友拍照的时候,他刚吃完饭,听到我喊他,就一手拿着碗筷,一手用衬衣袖子擦着额头的汗水......我仔细一看,五十几岁的他额头不知道沾着什么黑乎乎的东西,像是柴油,又像是墨汁,随着的是如雨而下的“黑汗”,黑汗如雨,真真切切啊……

同事们:你们应该“白一点,光一些儿”的!

应该,实该,当该矣!

虽然我知道,夏天还长,夏天还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