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榆林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绥德、子洲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水库溃坝、桥梁道路、水电、通讯设施受损。
绥德,县城内10余座大桥漫水,旧城街道积水最深处已达4米,淤泥最深堆积高达1米;子洲,县城一、二、三道街全部被淹,城区低洼地段淤泥厚度达到50厘米到1米,地势最低的县人民医院积水深度最高时达到2米。灾情直接威胁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抗洪抢险刻不容缓,各方支援力量纷至沓来。从绥德到子洲,中国水电十五局抢险突击队积极作为,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风雨中清淤 电建好男儿
7月28日,雨依旧下着,在绥德县镇定北街、上郡二路和子洲县文体路上,中国水电十五局抢险突击队5辆装载机、15辆自卸车和11辆渣土车正在紧张有序的清淤作业,50余名抢险队员行走在泥水里,一边指挥着清淤作业,一边协调和管控着现场交通。
泥水已没过脚踝,车辆缓缓驶过,激起层层泥浪,不时还会飞来大片泥点……
“前面的车停一下,装载机倒、倒、倒,停!好……”
“装车的时候,动作放稳,以免让泥水溅到路人……”
抢险队员们完全不顾浇打在脸上的雨水和泥水,全程跟在装载机的旁边,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除了短暂的吃饭时间,基本不停歇。
“装载机再继续推,尽量把淤泥清干净,不要给当地居民留下额外工作量……”
“那里没有下水盖,赶紧去找材料进行覆盖,老唐,你就守在那里,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那边的淤泥里有很多木头,抓紧找人清走,万一引发事故怎么办……”
7月29日,雨终于停了,随着气温的回升,淤泥里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可是,抢险队员们却无法一直戴着口罩进行工作,因为作为现场指挥,口里发出的每一个字都必须清晰准确,好让机械操作人员听清指令。
雨鞋捂得双脚奇痒难耐,可此时的大家已完全顾不上这些。
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截至7月30日晚,中国水电十五局抢险突击队在绥德县城和子洲县城累计清淤14700多方,清通街道4600多米。

急人民之所急 积极担当暖人心
“你好,我是城建局的工作人员,我们那里抢险压力很大,能不能帮助我们协调几辆自卸车?”
“当然可以!”抢险队负责人立即答应,并协调出2辆自卸车。
“谢谢!谢谢!”城建局的工作人员紧紧握住抢险队负责人的手说道。
“你好,我们都是抢险志愿者,现在道路拥堵,许多地方我们都去不了,可不可以麻烦你们的车送我们过去?”
“当然可以!”抢险队负责人立即答应。
随后接送抢险队员的车辆,不仅接送抢险志愿者,还接送当地有需要的群众。
“你好,我们是城关镇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那里清淤压力大,麻烦你们能不能协调出一些力量,支援一下那里……”
“当然可以!”抢险队负责人立即答应。
由于绥德县民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周围地势低洼且道路狭窄,此次受灾较为严重,堆积起的淤泥堆足有3米高,工作量大,并且很不利于运输。中国水电十五局抢险突击队立即协调出1辆装载机、4辆自卸车,火速增援。
当看到门口的淤泥堆逐渐被运走,当地店主握住抢险队员的手,激动地说:“还是你们中国水电十五局有效率,这淤泥堆在这里已经很多天了,可把我们愁坏了……”
抢险过程中,中国水电十五局抢险突击队看到有需要的人们,都会腾出手来帮一把,积极帮助了当地群众从淤泥中拖出车辆,群众纷纷点赞。

即使风餐露宿 也不愿给群众添麻烦
为了早日完成清淤工作进度,让灾区人民早日恢复美好家园,中国水电十五局抢险突击队装载机和自卸车司机吃饭都是在车上,现场指挥人员也是就地就餐。
子洲县由于供电供水依旧紧张,抢险队员们大多时候都是依靠方便面和矿泉水来充饥。
沿街群众和商户看在眼里,纷纷拿出家里的好吃的和好喝的,来款待抢险队员们,并热情邀请大家回自家屋里就餐。
见大家都不进屋,一位当地商户急切地说道:“外面刮风下雨的,淤泥的味道又那样难闻,你们在外面吃饭,身体怎么受得了?赶紧回屋坐,屋里宽敞着呢……”
抢险队员们纷纷说道:“不用了,不用了,我们身上到处是泥,进去把你家屋子都弄脏了,饭我们一会儿就吃完了,马上就要开始工作了,也坐不了多久,就不给你们添麻烦了……”
经过高强度的工作,看着抢险队员们吃起来都是那样的香,大家有说有笑,丝毫没有疲惫的样子。
正如一名抢险队员这样说道:“我们现在干的工作,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吃饭是香的,喝水也是甜的……”
抢险救援工作还在继续,绥德和子洲县正逐步恢复供水供电和道路畅通。中国水电十五局抢险突击队将继续坚守使命,助灾区人民早日恢复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