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路过来坐了4个多小时的车,肯定累坏了,赶紧坐下喝杯水,歇一歇。”一个瘦黑瘦黑的年轻小伙接过我手中的行李,热情对我们说道。
一张饱经风吹日晒的脸庞,有着朴实又憨厚的笑容,第一眼便让人感觉他是个踏实肯干的西北汉子。
这就是屈杰,很少说客套话,皮肤黝黑,但目光充满了神采,别看他身材瘦小,他可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熟悉他的人都说他身上有一股韧劲儿,没有什么能难倒他,这就是“韧性”的屈杰。
这种“韧性”体现在屈杰的成长过程中,更体现在他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方面。参加工作8年以来,他先后在蓝商路项目、甘肃苗家坝、巨亭项目、引汉济渭椒溪河勘探试验洞等重点项目工作,长期从事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他每天强迫自己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不罢休,他总是秉烛夜读到深夜。很快他便掌握了测量、爆破、混凝土施工等现场专业技术,从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成长的“韧性”
初涉隧洞工程项目,屈杰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但他适应能力极强,不服输不言败,工作积极主动,拼搏向上,每天充满斗志。
在引汉济渭椒溪河勘探试验洞项目工作期间,屈杰担任技术员。他的“韧性”,在隧洞开挖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组织资源,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衔接,做到了支洞开挖最多每天进行4个循环开挖,最大开挖进度达到12米,最终,椒溪河隧洞工程顺利按期贯通。屈杰也分别两次获得QC小组团队一、二等奖,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这为他成为技术骨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奋斗的“韧性”
兴元市政EPC项目是我局涉足新领域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典型的边施工边设计项目,这对屈杰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来到汉中兴元市政项目部,屈杰主要负责工程技术部的管理工作,他又一次展现了自身的“韧性”,他拿起图纸俯下身子,像海绵一样吸取各种专业知识,开启了他的EPC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之路。
兴元湖区驳岸线开挖与填筑施工范围特别广、淤泥外运量大,对安全和文明施工有很高的要求,屈杰经过多重努力,先后编制专项施工方案80余份,并组织汉中市建筑协会专家论证通过,解决了场内淤泥的收集和挖运装车、场内运输车辆的有序通行、湖底渗水的合理组织排放、外运路线的合理选择和沿线道路的保洁等问题,现场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现在的屈杰,已经成为项目部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倔强的“韧性”
有一天,屈杰感到腹部一阵巨痛,他以为这只是胃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便一直忍着,这次他真的任性了,他没去医院,一直坚守岗位忙生产。深夜回到宿舍,谁能料到,这次他的任性让他整夜疼痛难忍,彻夜难眠……
第二天清晨,他来到一家市医院,做了16项检查,最后查出是胃穿孔,必须马上手术,可这时,只身在医院的屈杰没办法,就给项目领导打了电话,领导听说后立马赶来医院。
熟知屈杰的“韧性”劲儿,项目领导就留下来全程陪着他做完了手术,又怕屈杰不放心现场的施工生产,走得时候还特别嘱咐他在医院好好待着养病,保重身体,不要操心工作,一切项目部会安排妥当。
术后仅半个月后,“韧性”的屈杰自己感觉已恢复良好,便一再坚持出院,拖着瘦弱的身体,迅速的回到了工作岗位。
“这么多年,你一直毫无怨言埋头苦干的动力是什么呢?”我问到。
屈杰憨憨的笑了笑说:“我觉得,也许是我身上的那股韧劲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