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北部,丰沙里省,南欧江流域。
2016年3月17日,鞭炮声和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南欧江两岸昔日的沉寂。继集团投资建设的南欧江梯级开发一期二、五、六级电站投产发电之后,南欧江流域二期开发正式转入实施。这一天,流域最上游的七级水电站提前破土动工。
水陆并进 顺利转场
七级主体的建设管理团队基本是六级的“班底”。“旱季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主要设备转场任务。”还未来得及分享六级投产发电的喜悦,大家就在项目负责人斩钉截铁的新命令中“水陆并进”奔赴七级。
在六级大坝,乘坐快艇溯流而上只需1小时就能到达七级。但陆路交通显然要困难很多,光90多公里的进场路就要花费2个多小时,好一点的越野车跑完全程也要5到6个小时。
“老挝路况差,尤其是雨季,上个雨季进场路塌方路段将近有10公里,最严重的时候生活物资都进不去,只能走水路。”一位专门负责进场路维护的负责人苦笑道,“我们都习惯了,在东南亚,雨季施工避免不了。我现在是‘救火队长’,主要任务是清理路段塌方,保障道路畅通,另外就是随时准备营救道路上抛锚的各种大型车辆。进场路是进项目唯一的通道,200多台套设备、钢才、水泥、炸药等主材都要从这里进场。今年的雨季快到了,我们已经加大了道路巡查力度,协调好设备和人员,全力确保项目部这条生命线、保障线畅通。”
对项目来说,雨季来临之前的这短暂的40来天是设备转场的“黄金时间”,大家都在和时间赛跑。
紧张有序的组织,一路车水马龙,六级项目的主要和设备物资和生产生活设施顺利实现了整体“搬家”。
雨季鏖兵 完成临建
5月,老挝的雨季如期而至,整个临建都是在雨季中进行的。
除了潮湿和泥泞,还有肆虐的蚊虫,进出都要穿上齐膝的雨鞋。大家挤在简易的活动房里,用简易支架支起一口锅,一碗白面条加点盐巴辣椒醋就是一顿饭。离工地最近的农贸市场有126公里,农副产品种类少、价格高,需求基本没有保障。生活用水也是很紧张的,聪明的工人师傅们用一堆石棉瓦垫出一个平台,将中间掏空,铺上彩条布,一个简易水池就好了,老天爷不多会儿就会将水池灌满,洗洗涮涮用的水就这样解决了,这或许是雨季唯一的好处。对外通讯联络几乎隔绝,要与外界取得联系,得驱车到90多公里外,那是距项目最近的一个小村镇……
施工困难重重。雨季把老挝肥厚的红土变成了泥潭,在泥沼中前进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往往是派出去一台设备干活,连拖带推的设备就得有两三辆。进场路两侧随处可见停靠的大型车辆,塌方受阻的、等待拖车的、抛锚的,对大家来说,能顺利进场就已经是胜利了。
经过4个多月泥水里的打拼,一座崭新的营地在南欧江畔拔地而起。七级主体营地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配置卡座式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室、悬浮式运动场、一站式直饮水装置、太阳能职工浴室、室内健身房、医务室、晾衣棚、职工菜园等生产生活设施。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在6月22日,项目94公里光纤网络正式架通了!项目部迎来了3G网络信息时代,更架起了干部职工与国内工作生活沟通的“信息高速公路”。9月11日,七级主体项目全体干部职工乔迁新居,十五局执行董事、总经理梁向峰与发电公司副总经理、七级电站项目经理宣李刚共同为营地揭牌,大家终于有自己的“安乐窝”了。
旱季会战 捷报频传
9月的晴空一扫雨季的阴霾,大家的心情也豁然开朗,项目迎来了开工后的首个旱季施工期。项目试验室、机械维修保养厂、仓储设施、油库、炸药库等一批施工场站相继提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10月,项目左右坝肩同时展开施工。工程右坝肩以良好的形象进度,严格的质量安全管控被发电公司评为“样板”工程;左坝肩开挖提前达到预定高程,土石方月开挖强度超过42万立方米,工程整体形象面貌焕然一新。
11月,南欧江流域进入枯水期,项目积极组织劳动竞赛,掀起大干高潮。12月12日,总装机负荷4755千瓦的集中供电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右岸施工高峰期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得到有效解决。3天后,项目主筛分系统提前15天投产。
春节期间,干部组织坚守一线,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刺。2月4日,项目左岸石料场正式开挖,大坝和围堰填筑施工的主料源开始开采。3月9日,项目部混凝土生产系统一次性通过业主和监理方联合验收,正式投产运行,提前145天完成合同节点目标。
这一切,都为即将到来的2017年截流攻坚打好了基础。
截流攻坚 再谱新篇
“南欧江流域梯级开发是集团首次获得国外整个河流的开发权,按照“一库七级”开发,是集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支援和帮助周边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重大工程。七级电站位于流域的最上游,装机容量210兆瓦,坝高143.5米,正常蓄水位为635米,库容达到16.94亿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龙头’电站。”说起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常务副经理向我们如数家珍。
“今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11月中旬实现大江截流,700万方土石方开挖量,压力不小!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组织,这中间还有一个雨季哩。今年也是我局进入老挝20周年,现在大家正卯足了劲,争取为进入老挝市场20年再放颗‘卫星’呐。”
“20年前的中秋节,我局的首批人员来到老挝,大家在飞机上分着月饼,过了个简单的节日,这一晃,20年了!”这位朴实的西北汉子动情的说道,他坚毅的目光停驻在繁忙的大坝施工现场。
不远处,那座140多米高的大坝基础轮廓已具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