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引洮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是甘肃省重大民生工程,全线总长95.091千米,坐落全线的施工项目部共有30多个。今年3月由中国水电十五局一公司承建的第二标段项目部获得了甘肃省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颁发的唯一一个“优秀项目部”称号,荣获“优秀项目经理”的杨卫也因此脱颖而出。
杨卫在接受采访时表现的十分谦虚,也很健谈。当听说他是工人出身时,大家都十分诧异,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他眼神里充满坚定,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学业成绩出彩,工作却跌宕起伏
1994年夏,杨卫高中还没毕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陕西省水电工程局职工技校的招生考试,这一试,竟在上千名考生中取得第一。两年后,杨卫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一处九队(现水电十五局一公司),成为一名电工,并开始混起了日子,因为这并不是他感兴趣的岗位,反而使他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
1997年,当时的一公司九队归并到六队,杨卫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黑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部。刚去项目部报到,项目领导就对杨卫说:“你去开混凝土泵吧!”杨卫一听,两眼放光,心里高兴坏了,心想:只要不当电工,干啥我都愿意学!
就这样,杨卫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工作领域,他不再混日子。这个新工作领域不但让杨卫看到了自己工作的转机,还让他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从刚参加工作的情绪低落,到现在工作干劲满满,杨卫觉得自己很幸运,但好景不长,一次重重的打击让他抬不起头来。1999年,由于设备总出故障,领导派杨卫去看大门(这种工作一般是安排年龄较大,或无技术特长的职工去干的)。杨卫自尊心受挫,请假跑回家里,不想干了。
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回到家中,父亲语重心长地安慰对儿子说:“领导不可能让你看一辈子的大门,要想改变现状,必须靠自己。”直到现在杨卫还记着父亲的这句话。于是,杨卫转变心态,回到工地,继续坚持门卫这个岗位,并且开始加劲地学习,报考在职教育学校。坚持学习使杨卫的心更能静下来了,他发现学习是调节工作情绪最好的方式。
2004年,他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年,这一年他取得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田水利的大专学历,正式从一名工人转变成一名技术人员!同年5月,杨卫加入周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担任施工队队长。
面临更多的挑战其实是机遇
2011年,转眼七年间,杨卫已经参与大大小小近十个项目,此时,坚持学习已经成了杨卫不可改变的习惯,每接触到一个新的领域,他就迸发出一股学习的劲头,每遇到一个新的困难,他就熟练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青海格尔木一期光伏电站是杨卫参建的第十个项目。这一次不只是心理的挑战,而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项目部地处海拔3100米,高寒缺氧,冬季最低温度零下近30摄氏度,且昼夜温差20℃,天气经常也是一日三变,给施工、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的任务,杨卫没有退缩,反而兴奋地说:“更多的挑战其实是更多的机遇。”格尔木工地地处沙漠,对于组件支架基础灌注桩造孔,大型设备无法施工,针对这些情况,杨卫积极组织技术部研究施工方案,先后自行制作改进、运用了洛阳铲、手摇钻、汽油机螺旋钻、支架式电机钻等施工工具,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提前10天完成组件支架基础灌注桩的施工任务。杨卫在高原上又成功完成了一项艰难工程的任务。
二十年磨练出来的项目经理
杨卫在一公司兢兢业业二十年,参与过的G210国道榆林段公路改建工程,宝鸡二电厂排污工程,黑河金盆水利枢纽,甘肃立节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均被评为“优良工程”。2015年9月,他凭借二十年来积攒的优秀业务能力,精湛的施工技术,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担任甘肃引洮二期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杨卫有什么成功经验跟我们年轻人分享,他笑着说:“我没有成功的经验要分享,我只想告诉年轻人,一要坚持学习,二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怕犯错。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位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对我们说,每天坚持学习一小时,三年后在项目部就是技术骨干,五年后就是公司后备力量,十年后将有不凡的成绩。我就是坚持这么做的,最近我在看建设部造价工程师书,每天依旧坚持学习......”
学习是增强才能的源泉,坚持是业绩发展的前提,韧劲是努力向上的阶梯。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杨卫坚持学习,在企业奉献二十年,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工人走向项目经理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