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雾霾频发。大气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全·高效·清洁—2013中国绿色电能高峰论坛”的召开,为探讨我国绿色电能的发展趋势、共建美丽中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能源革命需要电网支撑
论坛上,政府领导、能源专家、企业负责人济济一堂,带来了国内外最前沿的能源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能源发展动态。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我们传递着一个声音:能源变革时代已然来临。
放眼全球,世界范围内能源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在多数发达国家,充分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国家能源发展与变革,也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对此,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说:“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能源战略的思维模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尤其是煤炭消费总量,而且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如何让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指出:“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主要是通过转化成电力加以利用。我们70%~80%可再生能源,将来是以电力的形式来转化。”可再生资源的转化,必须充分利用电网。中国金融办工作协会会长李连仲也指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需要通过电网来消纳和远程输送,电网建设应该是能源发展和能源变革的重中之重。”
关于电网的作用,中国水电(601669,股吧)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电力提供依靠大型火电机组、大型水电基地和大型风电基地,这些基地很难与电力负荷中心自然重合,特别需要能长距离输电的大电网予以配合。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国家电网公司将依托特高压电网,实现西部、北部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到2015年、2017年、2020年,可往东中部地区输送清洁电力2400亿、3600亿、5100亿千瓦时。
电能替代是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
本次论坛上,一项研究结果引发热烈讨论,即: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加快发展,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姜鑫民说:“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越来越高,这是发展趋势。”
电能作为二次能源,在终端应用环节不产生污染排放,虽然火力发电在生产过程中仍需燃烧煤炭,排放污染物,但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集中规模化处理,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治理成本都大大低于传统分散燃烧方式。同时,随着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发电量的比重逐年提高,进一步提高了电能清洁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广泛替代化石能源,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还远远不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说,我国电能终端消费相较于欧盟和美国等太少,煤消费占终端消费比重却接近40%,而欧盟只有3%,污染的产生是显而易见的。
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证明,在人口聚集的城市实施电能替代,提高能源消费终端的电气化水平,能实现能源消费从低效高碳到高效低碳的转变,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刚性需求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对于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大力推行的电能替代工作,杨富强表示高度认可。他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建设低碳生态的城市是必然选择。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是:人口密度、可再生能源占20%,绿色建筑占80%,公交、步行占65%,产能能耗下降50%。要达到这个标准,电力应该替代煤炭。”
加快可再生资源发展是大势所趋,电网则是促进能源绿色转换的重要平台。公司的电能替代政策,一方面“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在终端用能环节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可再生资源发展,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把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到负荷中心。
能源绿色发展需要加强规划
在张博庭看来,中国已经成为能源革命的领跑者之一。如何将这条路走得更长远?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大地强调:“应该加强规划,加强优化。”
推广电能替代,需要电网企业自身进行合理规划。从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发展历程来看,整体还是以规划先行。2009年,公司经过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智能化规划的总报告和“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明确这几年和几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同时,公司在技术标准支撑体系方面也做了规划。
但仅有电网企业内部的规划还不够,实施能源变革,还需要政策的保障和市场的调控。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俞燕山提出,我国能源变革,重点要规划先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未来我国绿色电力的发展目标思路任务和措施,同时要有政策保障,国家应从财税价格等多个方面出台有利于绿色电力发展的政策。国资委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胡迟对此也表示认可:“宏观调控是"大有可为"的,中央、地方政府要按照市场的导向,把产业政策执行到位。”复旦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欧洲环境和资源经济学家学会理事会中国代表张中祥,结合自己在国外多年的研究,同样也认为: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和消纳等问题,应当重新修订《可再生能源法》、简化补贴征收方式和程序等,以此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具体来说,政府该如何进行管理?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的观点得到了在场领导、专家们的支持。她认为:“政府管理是一个导向的问题,政府应该划定"天花板"和"边界"。”她说,国家需要制定强制性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要求,公布一些激励政策,在发展节奏和布局上加强规划和引导,特别是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政府的引导尤为重要。同时,蒋莉萍强调,还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以最低成本实现目标,在能效交易、碳交易等方面建立辅助市场,推动能源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