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环境与发展:2013全球热点观察》报告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召开。世界资源研究所执行副主席马尼希·巴布纳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鞍钢作大会报告,共同探讨全球及中国环境和发展的热点议题。此前“全球热点观察”在华盛顿已经举办10年,今年首次落户中国。
在报告会中,马尼希·巴布纳提出全球能源结构、“非洲雄狮”如何发展、森林资源状况、绿色投资、奥巴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及中国生态文明之路将成为2013年全球环境和发展的六大关键问题。马尼希·巴布纳认为,“全球今年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种能源:煤炭、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因为这决定着全球能否在未来实现低碳发展。”
针对中国与世界的能源发展和衔接问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引用《红楼梦》中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进行表述。他在报告中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第一次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加速信息工业革命的同时,正式发动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
众所周知,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如何实现“脱钩”,胡鞍钢在报告中指出了一条可操作性较强的路径:“要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利用的大幅上升,并促进此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主要依靠煤炭和石油。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产量从1999年的10.8亿吨上升到2012年的36.6亿吨,相当于1990年的3.388倍,而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在能源中比例占到1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针对此数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认为:“15%尽管听起来不大,但是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较快,所以需要我们提供的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也相当大,到2020年我们能源需求的总量大约50亿吨标准能源煤,15%就是7.5亿吨标准煤左右。相当于日本的全年总能源消费量相当于德国加上英国全年总能源消费量。”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国内雾霾频繁出现、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何建坤认为,当前各国承诺到2020年的减排义务与2020年“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还需要削减50亿至100亿吨的排放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五十年内每年新增加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要超过1.2万亿美元,这也将极大地推动新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