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基层动态 >> 正文

丝路沿岸“唱秦腔” 山水聚能开新篇

来源:第二工程公司 作者:杨瑞花 陈霞 时间:2023-12-15 09:44 分享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熟悉的歌声在回响耳畔,记忆的扉页再次被翻开。

1986年一个深秋的夜晚,成长于三秦沃土上的水电十五局,在时代的号角声中,勇担稳疆兴疆使命,从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出发,长达三千五百多公里、半个月的跋涉,顶着零下32度的低温,沿着河西走廊,来到新疆这片土地上,谱响了属于他们的“长歌”……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

这也是中国水电十五局“走出去”参与稳疆兴疆建设的第37个年头。

回望37年前,水电十五局以绝对综合优势一举中标新疆克孜尔水利枢纽工程,这是水电十五局开拓大西北水电市场迈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也正是这一步,水电十五局在新疆稳稳站住了脚,深深扎下了根。

当时,面对克孜尔水库地处强震区,断层地质尤为复杂的难题,一大批项目青年冲在了最前面,他们在胡克让的带领下登上坝面,用瓦刀、钢刷、铁锹、抹布清理岩面,蹲着干、跪着干、胖一点的甚至趴着干,手上的水泡、身上的疲惫统统抛之脑后。

在工地阶段性验收的时候,水利部专家对建设单位负责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眼光不错,选准了队伍。”这莫大的肯定大大激发了这群刚与时代交手的年轻人。

就这样,他们在克孜尔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战斗,与艰苦恶劣的气候条件打了一场持久战,与复杂的地质环境展开了一番斗智斗勇的较量。

两千多个日夜的奋战,一座优质大坝橫踞天山,它骄傲的向世人宣告:强震区、活断层上建坝成功了!新疆市场就此被打开,水电十五局也与新疆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此,水电十五局怀揣解决百姓吃水难、用电难的初心,先后承建了哈巴河、乌鲁瓦提、卡拉贝利等水利水电工程76项。

“在新疆,有水就有绿色,就有生命,就有盎然的生机。”

37年以来,水电十五局充分认识到水资源问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重大意义,围绕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发挥传统涉水领域的经验优势,不断加大在新疆涉水领域市场的精力和资源投入,承建了吉林台等重点引、调水供水工程。

身为电建人的他们在大漠戈壁、雪山峡谷间,用秦腔一般的朴实和豪放,筑起生命的泉眼,多座精品惠民工程的投入运行,为丝路沿岸各族人民送上了纯净的水、清洁的电。

后来,从“擅治水”到“赋新能”。水电十五局在水电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紧扣国家“双碳”战略及股份公司“十四五”规划,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在新疆积极拓展抽水蓄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先后承建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霍尔古吐水电站等6项重点能源项目。

参建的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内首座采用EPC建设模式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新疆首座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24.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燃煤消耗量约16.5万吨,今年6月已实现下闸蓄水,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绿色清洁的电力,维护新疆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动天池地区旅游业发展。

此外,为持续推动“水能砂城数”融合发展,水电十五局积极深化与新疆各地政府的对接交流,为开拓多元化市场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从“巧取砂”到“精筑城”。水电十五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开发绿色砂石资源项目建设,成立了绿色砂石项目公司,完善畅通绿色砂石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投资、建设、开采、生产、运营、修复”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力打造中国电建“绿色砂石”品牌,实现绿色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坚持“大土木”战略,积极参与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创新商业模式,以更灵活、更丰富的经营合作方式,着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打造基础设施领域特色品牌。进疆以来,先后承建了北屯得仁山水厂、农十师北屯垦区城镇引水工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化工工业园二期基础设施EPC项目、国贸金融服务中心项目等9项基础设施、乡村振兴项目;承建了克塔高速、乌鲁木齐绕城(西线)等4项高速公路项目,彻底结束了塔城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全面助力乌鲁木齐逐步形成全疆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一路走来,中国水电十五局始终牢记“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的使命,坚持发挥数字化驱动引领作用,聚焦市场、项目、协同三大核心,深化“水、能、砂、城”业务与数字技术融合,加快推进业务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管理智慧化,以BIM技术为切入点,打造覆盖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数字化建设管理系统。构建完善ERP协同办公系统体系,对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引入智慧工地建设,迭代升级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推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持续打通“业财”深度融合壁垒,在市场开拓、项目管理、运营效率等方面,推动数字化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驼铃”声再起,“丝路”换新颜!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一路风雨,一路长歌;三十七年耕耘,硕果累累,三十七年艰辛,成绩斐然……”

望眼克孜尔,水域广阔,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西域地理风貌有机地融合,丰富纯净的水源,使这里成为了新疆重要的粮、棉、甜菜、油料作物生产基地。

遥看乌鲁瓦提,和田河绿洲及其防护林网得到了发展,灌区内的土地盐碱化被充分抑制,沿河两岸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沿岸53万各族群众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环顾天山南北,水电十五局承建的温泉、柳树沟、鏨高、石门、萨里克特等水电站的投入运行,向新疆南疆、北疆电网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源,将清洁的电送进天山南北的千家万户,照亮了边疆的夜空。每年,水电站替代火电站产生二氧化碳减排上千万吨,为彻底解决南疆贫困问题、改善农牧区百姓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十七年间,水电十五局承建的喀浪古尔、榆树沟、喀腊塑克、大西沟、大河沿、大石门等水利枢纽、引额济乌工程的相继崛起,让近千万边疆人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上百万人告别了苦咸水,有力推进了新疆农村吃水、缺水、缺电历史难题的解决,困扰丝绸之路沿岸农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三十七年间,随着各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水电十五局承担了数百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有力的解决了当地少数民族贫困户就业问题。派驻了多名驻疆援疆干部,涌现出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最需要我,我就要到哪里去”的民丰县尼雅乡托皮村第一书记——“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崔远鹏。

在新疆37年的实践中,水电十五局承建的克孜尔水利枢纽工程2000年12月荣获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03年12月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2011年11月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10年12月荣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2011年2月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在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哈密榆树沟水库、恰甫其海水利枢纽等土石坝工程建设中,创造了7项“中国企业新纪录”;在新疆开都河察汗乌苏水电站工程建设中,成功解决了46米深覆盖层防渗墙施工技术难题,该项工程荣获“电力工程优质奖”;承建的新疆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荣获“全国文明工地”称号。

一路高歌进边疆,三十七年风雨路!

支持新疆发展、支援新疆建设是全党全国的大事,水电十五局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作为在新疆市场驰聘三十七年的中央企业,水电十五局与新疆水利事业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现在,新疆仍是水电十五局的主要市场,一代又一代的电建人,前仆后继地来到这里,用青春,用智慧,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筑造精品工程。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

未来,“十四五”期间,水电十五局确立了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的发展规划,在新疆区域重点跟踪工程项目百余项,预计工程投资过千亿元。

电建人,初心不改,将继续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为守护共同的碧水蓝天贡献“电建智慧”和“电建力量”,把历史性的变化变革写在天山南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作出积极贡献。

新疆克孜尔水利枢纽工程

69A8

新疆卡拉贝利工程

新疆开都河柳树沟水电站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