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 正文

湘西男孩终长成 电建“后浪”勤学艺

来源:第一工程公司 作者:刘亚芬 时间:2020-11-23 09:09 分享

青海的夏天紫外线十分强烈,在水电十五局青海加西项目桥梁工区的大通河畔边“电建人”忙碌的身影显得格外耀眼。

在这忙碌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个小伙儿,有着南方人的内敛,瘦小的身材。有一次在工地上碰到他,都没认出他来,全身的泥点子,走路都是用跑的,电话不断。乍一看,可不像是7月份才入职的大学生。

“小李,今天整个作业面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查看了没,一定要仔细的将施工情况记在施工日志上”工区负责人张春有和他对接工作。

“张工,整个作业面我都检查完了,正在做记录呢”小李胸有成竹地回答。

他叫李俊贤,是青海加西项目桥梁工区一名年轻的技术员,七月份才入职的电建“后浪”。

土家族男孩,只身一人“闯”西北

“我叫李俊贤,土家族,来自湖南省张家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多多帮助我.....”新生座谈会上李俊贤稍带羞涩的个人介绍还回荡在耳边。

刚来工地上的他对一切都不熟悉,但是他一点也不胆怯,刚开始在办公室熟悉图纸,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会很主动很客气的请教办公室里年长一点的同事,听懂后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都记在了笔记本上。在办公室看了一周图纸的他决定要去施工现场看看实体工程,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习。他就主动和领导要求去现场待几天,他的舍友是一名测量员,戴好安全帽,拿着笔记本的他就跟着舍友去现场熟悉工程去了。

“我昨天看承台钢筋图的时候,还不太明白,今天到现场一看,恍然大悟了,明天我还要早点过来,去看看墩柱、系梁,我也会测量,和你一起去校点......”心里有点小雀跃的李俊贤和同事说道。

从南到北,从大学生到职工,对于李俊贤来说这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换,连生活习惯都要适应新的环境,从四季如春的张家界出来,到这个冬天格外漫长的大西北,这个南方小伙儿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不断学习、不断扎实基本功。

 “小李,今天穿袄了没,昨天下雪不穿袄,以为在南方过冬呐,是不是冻坏了”项目部的老员工和他调侃道。

俗话说“南枝向暖北枝寒”,一个南方男孩初到这样寒冷的西北,肯定有很多不适,但是李俊贤却从来没喊过冷,每天早晨天微微亮,你会看到早早在门口等车去工地他。

积高山之清泉,入洞庭而奔长江,古人笔下描述的湘西,人杰地灵,这位来自湘西的男孩在这特殊的2020年,疫情之下,只身一人来到西北,加入电建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有这名电建“后浪”要追寻的梦。在这里,这位电建“后浪”将努力追寻自己的梦。

工人口里的“好小伙”,师父眼里的“唠叨兵”

青海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空时常飘起雪花,那天白天下了一整天的雪,晚上还没完全结冰,道路上又湿又滑,可是浇桩的罐车又急需进场,担心罐车司机的安全问题,李俊贤和拌合站沟通后,二话没说,拿起水管就开始冲洗路面,泥泞的路面中央,打着手电筒,抱着水管的他在漆黑的夜里“闪闪发光”。

“这点下坡路洗的好,我们走起来顺畅多了”只见罐车司机对小李称赞道。

“有办法的年轻人,好样的”微信群里发起了一连串的点赞声,这个湘西男孩,这个“电建后浪”真攒劲儿。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凡事跑在前头,做事不拖沓,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扎扎实实学习基本功,这些都是我该做的。”李俊贤和二工区技术员田鸿浩聊天说着。

工作中李俊贤有着成熟、谦虚的态度,作为桥梁工区的技术人员,卷尺,笔记本是他口袋里必备的东西,每一处的钢筋绑扎,模板安装,他都要进行反复的测量确定,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一厘一毫的差距可能就会形成天壤之别,每次需要控制的数据先记到笔记本上,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再查看电子版图纸进行复核,确保万无一失。

可别看他刚来工地才三个月,从施工工艺到设计规范再到队伍沟通,他一样也没落下。这可不全是“嘴上功夫”,全是他“勤问”“勤写”“勤总结”出来的。他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的,每个技术指标,每个施工要点都记得一清二楚。

“王工,今天97号墩基坑开挖坡比校核了没,昨天放线的111号桩基没埋护筒,今天一定要重新放线,确定位置再埋设,还有,105的基坑开挖一定要加快速度啊,进度有些落后......”

早晨一上班,小李要从90号桩基沿线走到111号桩基,这可不是普通的走一走看一看,每一处工作面他都要去统计进度,看作业程度,监督以及复核工人的施工质量控制情况,这一趟跑下来,小李和工队的沟通说的话已经数不清了,他的微信步数没到中午就达到了一万多步。

“小李,你现在可是年纪轻轻就变“唠叨”了啊,每天和工人的沟通很棒啊,这样的“唠叨”要继续保持,”,你瞧,他的师父都说这个“后浪”很“唠叨”呀。

大通河畔寒夜明,电建“后浪”提胆敢夜行

“张哥,今晚要浇筑0#块,我和你一起值夜班吧......”李俊贤和他入职时候的师父张春有“请示”。

“那你小子可要做好准备,这是得通宵啊,晚上大通河畔畔上可冷了,你能受得了吗?”张春有笑着说道。

秋天床席冷,夜雨灯火深。入秋后的大通河畔,到了夜晚冷的很,基本都是零下好几度的天气,加上那天还下着小雨,张春有害怕这个“新学生”身体受不了,在浇筑完几仓混凝土后,便让李俊贤回工地办公室去暖和暖和。

这个电建“后浪”倔的很,说啥也不肯回办公室,就在张春有旁边跟着,学习他咋样观察混凝土,怎样调整浇筑速度。用他那哆嗦的手,在手机上不断的记录着各种技术要点,施工工艺。

“师父,我不冷,看着这些工人们干的热火朝天的,我也是浑身热血沸腾,跟着你们一起值守,我可以学到东西,你不用担心我”李俊贤边记笔记还边给师父宽心呐。

0号块浇筑了20几个小时,李俊贤和他师父张春有就在工地上守了20几个小时,雨衣下的衣服也早已经湿透了,天微微亮,白班的同事来换班,这才把这个倔强的电建“后浪”从工地上换回营地去休息。

坚志而勇为,我们在这个电建“后浪”身上看到了满腔热勇,和一身的果敢。

所谓青年,应当如是。这就是李俊贤,一名入职不久的大学生,一名年轻的党员,一名年轻的技术干部。在不远的将来,他会脚踏实地,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在西北这片土地上,在“大通河特大桥”激起电建“后浪”的青春浪花。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