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工文苑 >> 正文

我在老挝修铁路

来源:第四工程公司 作者:刘向波 时间:2023-02-15 10:54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互联互通的理念传遍世界、深入人心。中老铁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五年前,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我也以普通人的视角见证了这项事业落地生根的壮丽景象。

2017年冬月,我走出老挝首都国际机场,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眼前并不宽敞的街道上,流动着陌生的车牌照,鳞次栉比的佛教建筑令人目不暇接。也是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注意到自己身上从北国穿来的羽绒服。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异域风情给人带来的兴奋感,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位于东南亚内陆的神秘国家,当你走进他,你才会发现艰苦的环境和匮乏的生活令人难以适应。不久后,初来乍到的兴奋感被厌倦的情绪所取代。当我见过深山密林里臂膀粗的长蛇,淋过漫天乌云的狂风骤雨,经历过地痞流氓的恐吓时,我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虽然拿着比国内更丰厚的收入,但面对每天艰苦的工地生活,我实在找不到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还记得那一天,让我在疲惫的日子里看到了一束光。那天阳光明媚,微风和畅。我随项目同事前往工程所在地的一所小学,开展义务帮扶活动。在一间不算宽敞的教室里,老挝儿童认真端坐在略显破旧的课桌前,我们在黑板上用中老双语写下“火车、铁路、友谊”等简单的词汇。纯真无邪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超过了我的想象。他们清澈的眼眸让我忘却了工作环境的困苦,也打动了我内心。

我想我们修建的也许并不仅仅是一条铁路。

项目部老挝籍员工阿玛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2017年她与丈夫一同来到项目部应聘,后来阿玛成了一名帮厨,她的丈夫成了一名司机。两口子在项目部安了家,两口子兢兢业业,同时有着较高的收入回报。他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着显著改善,这让阿玛和丈夫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后来,央视一带一路专题纪录片《共筑未来》摄制组来我部采风,重点报道了阿玛的家庭故事。

事耀民生,业润社会。水电十五局中老铁路项目部聘请老挝籍员工从事工程技术、司机、翻译、帮厨、保洁等工作,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安排当地雇工2000余人次,采购当地水泥、砂石料等生产物资2亿3千余万元,为拉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用实践行动诠释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远意义。

当地老百姓看到红蓝色的电建标志,有的已经能说出“中国电建”四个字,不算流利,但足以真诚。

2019年适逢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我所在的项目组织了一系列青年学习活动。有一次现场活动结束时,我拿着国旗拍了令我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张照片。虽然远在国外,但那一刻却是 我和祖国距离最近的一次。举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背后有我们亲手浇筑的大桥巍然屹立。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名为国征战的奥运选手。从那时起,我真正意识到,自己所参与的事业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耀。

这份荣耀背后正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建设者用汗水书写的动人篇章。

有一次,我的师傅和国内的朋友视频时,他带着老陕人的豪气说道,“咱干的可是一带一路工程。”

虽同在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下,身边的同事们却从没有抱怨过,更没有叫苦,他们每天都像忙碌的蚂蚁,偶尔言笑,更多的还是离不开工程这个话题。

“老王,你那涵洞进度不错呀,我什么时候去你那里学习学习”,“你这老汉,又给我戴高帽儿”,两位老员工排队打饭的时候打趣道。“小张,下午别忘了联系设计,看看变更图纸什么时候出来”,总工在食堂,馒头还没嚼几口就又嘱咐工作。那边工程部小刘,带上打包好的饭菜,直接奔向工地,因为现场墩身混凝土浇筑的技术员还在加班。

透过汗水和辛酸,我开始注意到身边同事们精益求精的和不辞劳苦的职业素养。我也注意到有的同事刚出生的孩子已经满月,他还在工作岗位上。有的同事远在国内的亲人离去,也未能回到家乡探望。他们之中有共产党员,优秀青年,他们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初心,默默的奉献着。

骄阳如火的五月,随着轨道车一声长笛鸣响,第一批枕木平稳落地,水电十五局所承建的中老铁路第五标段正式转入铺轨工程。

当我看到远处不少村民注围观铁路铺轨的画面,我想到了25年前,我的家乡京九铁路修建时的场景,当时老百姓眼里围观铁路建设,心里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25年后,我在老挝这片土地上,从围观群众的眼神里也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百年来,党领导中华民族从苦难深重的历史走来,现在,我们有能力也有情怀,携手更多国家的人民一道摆脱贫困走向幸福。一带一路建设和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便在于此,它是一道光,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熊熊燃烧的火把,默默驱散着黑暗,指引着前方征途,从未止步!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