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大美,千年丝路,梦想古今遥望。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70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中,新疆段长达2600多公里,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悠悠驼铃,至今回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的确立,推动祖国的西北边陲完成“角落变枢纽”的华丽转变。
十年昂扬奋进,长空漫卷宏图。
立秋已至,凌空俯瞰乌鲁木齐,飞云之下百业勃兴,通衢大道纵横交错,一幅交通兴、百业兴的繁荣画卷在天山脚下恢弘展开。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水电十五局以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为抓手,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上“打前阵”“当先锋”,为实现共同繁荣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乌绕之美成于势
共同繁荣,对外开放,“发展之势”葳蕤磅礴。
新疆是联通亚欧“十字路口的绿洲”,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速,乌鲁木齐正站在向西开放的前沿,水电十五局作为联合体的一员,2021年参与建设新疆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工程。
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西线)工程与绕城高速公路(东线)共同形成乌鲁木齐绕城高速环线,并接京新高速,与省道105、102、国道312、216、乌奎高速公路、吐乌大高速公路等共同形成国省干线过境路网。
水电十五局参建的乌绕高速公路(西线)四分部位于昌吉州境内,项目总路线长6.52公里,主要包含三坪互通、五一隧道及3.21公里道路工程。
走进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往来穿梭,塔吊机、吊车起起落落,焊接声、切割声与机器轰鸣声相互交织……处处热潮涌动、生机勃发。
“受去年新疆疫情影响,有效工期短等原因导致工期紧张,现在我们需要抓住一切有效时间抢抓工期,确保年度各项目标完成。”水电十五局乌绕高速公路项目副经理杨祥松说,“截至目前,隧道工程完成挖方100%,填方94%,桥涵工程桩基完成93%;承台完成93%;系梁完成95%;涵洞完成92%……”
乌绕高速(西线)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与“新疆会客厅”—新疆游客集散中心,摇手相望。
新疆游客集散中心是新疆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综合旅游服务的地标建筑,也是全疆最重要的游客集散地、目的地。
乌绕高速(西线)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新疆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推动旅游集散中心与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交通枢纽一体化。
打造物流大通道。位于昌吉市的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已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的重要“旱码头”。一列由河南巩义、三门峡等站驶出,装载着炭块、氧化铝等货物的列车驶入3号线场站,工作人员指挥装卸团队装卸货品,塔吊、叉车、牵引车、装载车在现场来回穿梭,煤炭集装箱被快速装卸,精准配送至周边企业。
昌吉市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火车站、乌奎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优势,着力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面向中亚的重要物流集散基地。
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工程的建成将加快昌吉与乌鲁木齐陆港联运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提升昌吉市对“一带一路”沿线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进一步助力新疆发挥 “东联西出” “西引东来”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乌绕之美映于绿
放眼皆画,锦绣满怀,“绿色施工”赏心悦目
乌鲁木齐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
“在如此美丽的地方施工,我们必须坚持‘绿色’为先,将乌绕高速不仅建成致富路、团结路,还要建成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的‘绿色’路。”项目安全环保部主任说到。
项目部以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为支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绿色建造”成为看得见的最美风景。
在五一隧道建设中,项目部采用了TS3000智能套丝生产线流水作业、高效钢筋使用率90%;模板,脚手架体系周转率提高20%,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隧道开挖过程中优化便道布置,有利主体施工的同时也减少土方开挖8万m³,做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走进施工现场,施工道路干净平整,保洁人员定时清扫,物料堆放整齐绿网覆盖,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执行“六个百分百”工地扬尘治理措施,远程炮雾机、移动喷雾车、洒水车等造雾降尘设备共同构成施工过程湿法作业“三道防线”。 拌合站采用三级沉淀污水处理方式,将废水进行同液分离、多级沉淀后定期清理沉淀物堆至指定地点,达到沉淀净化,实现污水“零”排放,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对构筑物浇筑完成后形成的废弃混凝土集中存放,用于便道等的施工填筑。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了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装袋及时清运。现场通过安装扬尘监测仪器,全天候实时在线监测扬尘数据,出现偏差及时进行处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
“以前还担心,这边施工,我们那边种葡萄,对我们有影响呢,现在看来,没有啥影响,我们一下放心了。”紧邻施工现场葡萄种植园老农说到。
“从工地现场出来的车辆都干净的很。”为避免工地驶出的车辆灰头土脸带泥上路,极大减少沿途抛洒滴漏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项目部设置冲洗廊道,自动冲洗,让每一辆车“干干净净”出工地。
乌绕之美惠于民
通达城市,契合期盼,“民生之利”泽被万家。
作为“一带一路”上的公路项目,乌绕高速成为当地源源不断的活力供给。
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相距30公里。在乌绕高速公路项目(西线)沿线,很多昌吉市村民的果园也分布在项目两侧。
修路,在游客好进来的同时,也为当地果园采摘产业发展、让水果走出去创造了更佳便利条件。
“等路通了,咱们葡萄园的葡萄‘身价’就不一样咯。”昌吉市滨湖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果园劳作,“以前把水果弄到市区卖不仅来回折腾比较麻烦,多了卖不完不好保鲜,让我们成本增加了不少。以后从市区到乡下就是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大家都方便自驾来到果园里亲手摘果,不仅能享受自己劳动获取的过程,还能第一时间品尝新鲜的水果。”
“抬脚就走、转眼就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高速公路时代”人们往来交流日益便捷,围绕乌鲁木齐都市圈形成的“一小时经济圈”范围不断扩大,随着绕城高速(西线)的建成,昌吉便是“抬脚就到”。
在乌鲁木齐、昌吉两座繁华闹市中间有一处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弯弯曲曲的步道,形成了一幅曲径通幽的图景。
晴空高远,秋色宜人。三五成群的游客漫步其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种“人在景中走,似在画中游”的美感。
“头屯河森林公园紧邻闹市,却闹中取静,远离生活的烦恼与城市的嘈杂,带上家人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
“白天采摘垂钓游玩,晚上观赏主题灯光秀,感觉一天都变得充实了。”市民买买提说到。
一句句群众的心声,折射出昌吉州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绕城高速(西线)工程也将承载着更多国内外游客心生向往的美好“远方”加速延伸。
“让中国葡萄酒香飘世界!”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闭幕式上,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质量总监谈明东发出这样的感慨。
昌吉州地处北纬44°的天山北麓,位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的博格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范围内,是世界公认的黄金级葡萄酒生态产区、全国重要的葡萄原酒供应基地之一,正如业内所言:中国葡萄酒看新疆,新疆葡萄酒看天山北麓。
和品质可以比肩的,是水电十五局聚力打造天山北坡下“发展大道”的速度与决心,助力新疆立足区位发展优势,不断织密陆地交通网,纵横交错的交通,犹如根根血管,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无论是道路建设,还是产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条条大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看到的,都是新疆人一路延伸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