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个子、瘦身板、不善言辞,这是他给人的最初印象;车钥匙、笔记本、手套随身带,这是他多年的工作习惯。从汽车,到装载车、吊车,再到十多种土方施工机械的操作及修理,他成为机械队里的“全能王”,也是大家公认的“修理厂厂长”,他就是水电十五局马里古伊那水电站项目机械队的主修——王治国。
攻坚克难“顶得上去”
王治国在海外工作已经15年了,今年是他来到古伊那水电站项目的第7个年头。回想起自己初到古伊那水电站工地的时候,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面对项目部上的“一穷二白”,他没有退却、没有怨言,迅速与现有职工和当地招聘的员工组建起一支机械队。
然而,队伍虽然成型,但仍有诸多难题亟须解决。语言不通是王治国在古伊那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作为一线施工人员,与当地员工的沟通必不可少,但翻译无法时时盯在现场,仅靠肢体动作又无法将意思表达清楚,这使他的工作频频受挫。痛定思痛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语言难关。他坚持空闲时和翻译学习,工作时记录马方员工常用单词的发音,一有机会就不停与马方员工交流一些日常用语,更多的是关于施工现场的专业词汇。
有一天,他大半夜才从外面回来,大家还以为他“梦游”回来了呢。他笑嘻嘻地说:“哪里,我是怕打扰到你们休息,所以去车上练习发音。”他带着这份执着,经过不懈努力,成为施工现场半个法语翻译,日常工作交流完全可以自行解决。
随着现场施工慢慢展开,机械司机操作设备单一的问题制约了现场施工进度。但是项目上有三分之二的操作手只会操作一种设备,施工现场时常出现机械闲置的情况。为了缓解机械操作手紧缺情况,王治国只能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主动学习其他机械的操作。自此以后,常常可以看到他下了推土机又立马上了平地机,停下挖掘机又开上了自卸车……就这样,他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项目上首屈一指的“全能型操作手”。后来他回忆当初的情形说:“哪有天生就会的,有时候环境逼你一次,你才发现自己其实还挺厉害的。”
王治国深知“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在带领队员工作的同时他还注重技艺传授。为了让他们尽快学到操作技术,王治国经常给马方员工“开小灶”,一个个手把手教他们操作技能和施工技术。慢慢的,队里的马方员工队伍稳定了,施工进度加快了。如今,很多马方员工学到一技之长,有了固定工作,改善了家里生活,他们对王治国充满感激。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在古伊那项目部,王治国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检修达人”,他解决的棘手难题不计其数。在他忙的时候训起人来也毫不含糊,但是手底下60多人却没有一个人对他有意见,反而非常敬佩,原因何在?
作为机械队主修,他对待每项工作任务都认真负责,不怕脏不怕累。他不光精通机械设备的操作,设备维修也能处理得游刃有余,每次设备出故障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快速协调解决运输中的难题,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有时间他还会转现场,看哪里不合适,哪里有缺陷,哪里需要改动……都会一一记在本子上,等到开班会的时候逐项布置研究改造。
令他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在钢筋厂装运钢筋,运输车刚刚装满准备离开,司机却发现运输车启动不了,检修班的人来到现场一项一项地查找问题,说是要换零件。但现场又没有现成的配件,后面排队的大伙开始变得烦躁不安,意见不统一便开始争吵,互不相让,气氛一度紧张到极点。这时,王治国出马了,他向检修班提出自己的意见,“咱们先去车间手工焊接一个作为救急零件先使用着,我在其他项目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尝试过这种方法,质量、安全也有保证。”
大家听取了王治国的意见,经过维修,问题最终被解决了,高兴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时大家才发现早已过了饭点,几个人凑在一起每人泡了一桶面将就着吃了起来,当时吵得最凶的几个人,此时却挨得最近、谈笑最多,简单的泡面此刻却吃得最香。
对待工作“担得住责”
多年来,王治国凭借着自己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一腔热情,把对人生的追求融入到平凡岗位上,融入到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尽己所能发挥最大作用。
作为一名主修和机械操作的带头人,严以律己是王治国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工作以来,他始终率先垂范,以“厂长”的工作职责和安全职责为行动指南,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从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到一天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处处都起到主修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司机做到的,自己先做好。每天早晚班前会,不论刮风下雨,他都要先了解项目部需要传达的相关会议、文件精神,逐一向当班司机详细传达,让大家带着任务和要求,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当班工作任务。
“说实话,我是个暴脾气,工作起来还是比较急躁的,只要没做好,我就会大声呵斥他们。”这是王治国对自己的评价,“前两天有个司机在装运钢筋的时候,运输车随意找了个角度就停下来装车,对个人而言的确方便了,可整体的工作效率会下降,要是每一个司机都按我要求的来,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是效率高呀,这最终还是责任心的问题。”
“王厂长的脾气比较大,活干得不好,肯定会挨他的训。我也被厂长训过。但是大家被训后都心服口服。按照他的方法来,效率和效果都不一样。咱工人就信水平、信能力,大活小活,只要有他在,大家心里都稳着呢,他就是大家伙的主心骨。”队里的老员工宁南南说。
经过几年的磨合,现在大家在工作上合作越来越默契,现场的设备就像流水线一般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王治国不用总像个救火队长一样,跟在屁股后面问进度、盯过程,大家都能自主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可他并未因此而懈怠,依旧坚守在现场,依旧总是那个早来晚走的人。
临近退休,王治国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的热情,反而更加珍惜退休前的日子。
他多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书写着一位老员工、老“电建人”的平凡故事。
或许,这也是他能走南闯北的原因之一。
毕竟,有一个这样的“全能厂长”,谁会不放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