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莲湖区的城市蓝图中,一个崭新的篇章正在徐徐展开。
莲湖区第一学校及公卫服务中心项目,一头连着国计民生,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中国电建肩负重要使命,承建了莲湖区第一学校及公卫服务中心项目,为这片繁荣蓬勃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在这一伟大工程的背后,坚韧不拔的项目经理张新民以其专业才能和使命感,将中国电建的“事耀民生,业润社会”的发展理念与莲湖区城市建设的美好愿景紧密相连,书写了这个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正如张新民所言,“莲湖区第一学校及公卫服务中心项目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对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份承诺”。
定思路 把好进度关
2020年3月,刚刚上任项目负责人的张新民,带领着一批年轻人来到西安市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因项目建设要求加之疫情影响,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施工时间十分紧张,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新民现在仍然心有余悸。
“2021年8月31日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必须完工,短短的1年半时间,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吗?”这是项目建设之初,张新民在心里追问自己最多的一句话。他总是一遍遍地问自己,但马上又会很坚定的作出回答:“这是一次新挑战,要将这根弦绷紧,一点也不能松弛,一定要把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为赶进度,项目进场不久,张新民就立刻开始忙碌地筹划各项工作,召开工程碰面会、召开各参建单位工作协调会、听取汇报、编制各项管理制度、研讨决策等。同时,他也以最快速度收集汇总了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的各项情况,并迅速做了分类和部署,“凡是能即刻处理的,加班加点全面铺开;凡是可以交叉开展的工作,即刻统筹处理,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在学校工期极度紧张情况下,他果断组织各参建单位成立了进度管理小组,对计划工期进行分解和细化,并坚持召开日碰头会,动态掌握关键施工任务完成情况和资源配置情况,施工计划出现偏差时,及时查找偏差原因,制定纠偏措施。
为抢抓施工时间,张新民统筹大局,在项目施工关键节点组织开展了“抢抓黄金期,大干60天”劳动竞赛,合理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5+2”“白+黑”,将任务分解到每天、每小时,并根据各施工队分配任务情况每天进行考核,利用考核激励各施工队完成指标任务。
“施工生产不是靠蛮干,而是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争取利用率最大化,以此提高施工进度。”这句话张新民经常挂在嘴边。
在张新民的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一摞笔记本,每一本笔记本里都密密麻麻记满了项目每天的工作内容。
“张总,已经凌晨了,你还不走吗?”新员工王宇亮问道。
“不急,我再把明天的工作梳理一下,你先走,不等我了。”
“我经常看到张总的办公室深夜还亮着灯,不论多晚,他都会在工作笔记本上做好当天的工作总结,并提前计划、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综合办公室主任李珺讲道。
在张新民的带领下,西安市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全体员工攻坚克难、全力以赴,项目最终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时间顺利竣工,施工质量得到了各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严要求 把好安全关
“钢筋加工场太乱,抓紧收拾一下;电缆线不能拖地,马上架起来……”微信工作群里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工作安排。
自项目开工以来,张新民每次去施工现场巡查,任何安全隐患在他面前都无处遁形。作为一名从技术岗转过来的老同志,随时关注现场安全情况已经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种习惯。
有一次,张新民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吊装钢筋时卸扣捆绑方式不正确,他立即叫停了吊装作业。
“这个卸扣捆绑方式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吗?安全教育的时候大家都学习过,万一吊装过程中钢筋掉落,会造成很严重的安全事故,把这些都忘记了吗?”张新民措辞严厉地批评了现场吊装人员,然后又耐心地向吊装人员讲解了吊装作业的安全规范知识,看着吊装人员把钢筋吊完,他才放心地返回项目部。
每年6月-8月是西安汛期,随着雨水天气增多,降雨量增长,防汛度汛工作就成为了项目安全的头等大事。这期间,在项目工地现场每天都能看到张新民到处巡查的身影。
“挡水墙设置好了吗?抽水泵准备了几台?都调试了吗?能不能正常使用?水泵排水管和电缆线够不够……”
他总是面面俱到,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从基坑到地面,上上下下,就算是一处细微的渗点,都不能逃过他的“火眼金睛”。
“张总在安全管理上的严格可是出了名的,他总是把现场的每一个点都盯得很紧、抓得很细。”主体队伍负责人说道。
“安全无小事,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负起责来,党员干部要带头讲安全、抓安全。”张新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张新民的带领下,西安市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部领导班子们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2023年2月,项目部被西安市住建局评为“西安市文明工地”。
讲细节 抓好管理关
项目效益能否真正兑现,关键看现场管理。对此,张新民眼中“不容半粒沙子”。
“我们要不干糊涂活、不算糊涂账,要从细节着手,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凡事超前计划、刚性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资源。”
2020年6月底,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土方填挖进展缓慢。张新民在项目现场巡查时发现,现场实际作业车辆与合同约定车辆不符,他立刻向相关人员查问道:“这些渣土车一车能拉多少方?”“16方”“根据合同,他们要提供的是25方的渣土车,立刻要求劳务队更换与合同相匹配的渣土车,不然清出现场”。
针对项目支出“大头”的物资消耗,张新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即根据施工预算,安排项目管理人员及时统计各个班组的施工内容和数量,并且及时与预算量进行对比分析,严格控制各个分项工程的材料使用以及人工费的发放。
对于劳务队伍老板而言,张新民是他们既爱又怕的人。“爱”是因为张新民重承诺、讲信誉,该付的款项绝不拖欠,在他手下干活心里踏实。“怕”则是在劳务招标、谈判时,张新民犹如“铁算盘”,针对工程量一项项评估、砍价,每次计价张新民都会亲自过问、把关、审核,与实际工程量逐一对照,全力避免效益流失。
除去“大头”成本,剩下都是小额开支。张新民把别人认为是“针头线脑”的零星开支也纳入管理视野,把精细化管理发挥到极致。
综合办公室主任李珺感受最深:“他是创效能人,也是出了名的‘抠门’。大家日常的办公用品,都是严格按照提报计划领用的。领的中性笔写完后,再次领用时就只能领笔芯了,所以我们都给自己的本子和笔贴上名字,生怕弄丢。”
日常需要打印的资料,张新民也要求大家必须双面打印,如果打印纸只用了一面,一定要留好,以备之后再利用。工程部每次打印的资料比较多,稍不小心打印错误可能就会浪费很多纸,针对这一情况,张新民根据项目资料数量,每月控制打印纸发放量,这样一来资料员在打印资料时就更“操心”了,失误浪费就极少发生。经统计,在张新民以身作则的勤俭节约下,莲湖区第一学校项目1年半施工期间,仅在办公用品采购这一项支出上就节约了3万余元。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风雨兼程二十载,一路走来,伴着磨砺和艰辛,可张新民始终固守一颗初心,对施工进度定思路,对施工安全严要求、对项目管理讲细节,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电建人的初心和使命。
